第68章 武淬砺 伍员造访(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孙子传最新章节!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不投以欣羡的目光,大有垂涎三尺之状,许多人在窃窃私语,看样子并无任何恶意。尽管如此,伍子胥却一直闷闷不乐,他菜不吃,酒也不喝,婉言谢绝任何臣僚的祝贺和敬让。阖闾心里明白,伍子胥正心事沉重,他几次提出兴师伐楚,为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冤魂报仇,自己总是搪塞敷衍,这是他精神不振,抑郁不快的原因所在。阖闾故作不知,装出十分关心体贴的样子问道:“喜庆之日,爱卿为何这般愁眉不展,不饮不食,莫非贵体欠安?”
伍子胥是个爽快人,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地说道:“庆忌既除,明公而今大事已毕,后顾无忧,但不知何时兴师伐楚?”
阖闾应付说:“伍将军,今日且请饮酒,此事明日再议。”
伍子胥愣愣怔怔地站在那里,心想,这话也对,现在是吃庆功酒,不适多谈他事,半天才不情愿地坐了下去。
伍子胥刚刚落座,伯嚭站了起来。他已经向吴王敬过酒,又站起来何为?原来,在伐楚报仇的问题上,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伍子胥要报仇,我也要报仇,因而伍子胥缄默,我便闭口不言;伍子胥开口,我便也要开口说上几句。既然伍子胥方才跟吴王谈起过兴师报仇的事,他便款步来到了吴王席前,深施一礼,说道:“臣全家满门的仇恨在心,日夜不安,请主公早日起兵。”
伯嚭的话仿佛扫了吴王的雅兴,他颇不耐烦地说:“知道了,明日再议。”
伯嚭不过是做做样子的,说过了也就作罢,回到坐席上,狂饮乱嚼,狼吞虎咽。
酒阑席散,吴王回后宫安歇,文武相继告退,自有人收拾残肴杯盘。
次日早朝,吴王升殿,文武随参。伍子胥来了。跪拜请安道;“伍员见我主请安。”
“将军少礼。看座。”吴王欠欠身说。
内侍搬了一张座椅,放在上首案角。伍子胥爬起身来,再施一礼,说道:“昨晚蒙明公允诺,今日议出兵之事,但不知何日起兵?”
“此乃大事,须容斟酌。”吴王故伎重演,敷衍道。
班中伯嚭也站了出来。反正谈到这件事,有伍子胥就有他,一个先,一个后。伯嚭长跪于地,哀求道:“臣等两家之大仇,望主公开恩!”
“孤家一定代卿等报仇。”吴王打断了伯嚭的话,“不过,倘若起兵,谁人可为领兵之主将呢?”
伍子胥一听,愣了:“这……听明公任用。”这倒也是真话,倘使出兵,拜哪个为主将呢?这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胜任的,吴国朝中能统领全军的将才,确实也不容易找。难找归难找,也不等于一个也没有,我伍子胥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这话怎么好由自己大言不惭地来说呢?只好以“听明公任用”作答。
阖闾看透了伍子胥的心思,既然你也说不出谁人可以为将,我就有话应付了:“故而这件大事要细为斟酌。也罢,晚间再议。”
到了晚上。伍子胥一人进宫,探询吴王到底何时起兵。吴王还是那几句话,谈到起兵就谈到谁人为将;谈到谁人为将就再容斟酌;最后还是“明朝再议”。就这样,从早推到晚,又从晚推到早,一直推了许久,伍子胥的靴底都快磨透了。
一日,伍子胥从宫中归来。在书房内长吁短叹。想不到阖闾竟是这样的人,自己帮助他出主意,荐朋友,累及送了几条英雄的性命,好不容易帮你夺取了王位,巩固了政权,如今你却不把我的事放到心上,推来推去,不肯兴师。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白白地葬送了十多年光阴……伍子胥这样想着,似乱箭穿心,焦虑不安地在室内走来走去,犹似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他面前一亮,仿佛走出了洞穴,豁然通达,一片光明,心中的疑团烟消雾散了。虽然自己智勇兼备,足可为将,但阖闾断不能用。因为,自己口口声声要代全家报仇雪恨,从不提愿在吴国为官,阖闾怕自己将来大仇报过之后,兵权在握,不再回吴,甚至于成为吴国的对头。那他就要为今人唾骂,后人不齿了……
从此,伍子胥与吴王相见,不再提兴师伐楚的事。一日,吴王与群臣游于太湖之滨,望着茫茫荡荡的湖面,见一只苍鹰正在万里晴空翱翔盘旋,雉兔奔藏,莺雀隐匿,阖闾触景生情,不禁望空长叹,反复再三。随游的群臣不知吴王兴叹的原因,个个左顾右盼,面面相觑。伍子胥趋前奏曰:“我主虑楚之兵多将广,吴国无人为帅而叹呼?”
吴王坦诚地回答道:“知我心者,莫过伍爱卿也。”
伍子胥心中一喜,说道:“臣举荐一人,若为将帅,伐楚定保全胜。”
阖闾闻听,心花怒放。其实,在夺取君位的同时,吴王已经觊觎楚国的大好河山了。西威强楚,南吞弱越,挥师北伐,与中原诸侯争霸。伐楚,是争霸诸侯的基础,并非单为伍子胥报仇雪恨——阖闾是位有雄心、有作为的君王。既然有人能率师伐楚,阖闾自然求之不得,说道:“将军莫不是报仇心切,吴既有将帅之才,寡人何能不知?”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不投以欣羡的目光,大有垂涎三尺之状,许多人在窃窃私语,看样子并无任何恶意。尽管如此,伍子胥却一直闷闷不乐,他菜不吃,酒也不喝,婉言谢绝任何臣僚的祝贺和敬让。阖闾心里明白,伍子胥正心事沉重,他几次提出兴师伐楚,为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冤魂报仇,自己总是搪塞敷衍,这是他精神不振,抑郁不快的原因所在。阖闾故作不知,装出十分关心体贴的样子问道:“喜庆之日,爱卿为何这般愁眉不展,不饮不食,莫非贵体欠安?”
伍子胥是个爽快人,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地说道:“庆忌既除,明公而今大事已毕,后顾无忧,但不知何时兴师伐楚?”
阖闾应付说:“伍将军,今日且请饮酒,此事明日再议。”
伍子胥愣愣怔怔地站在那里,心想,这话也对,现在是吃庆功酒,不适多谈他事,半天才不情愿地坐了下去。
伍子胥刚刚落座,伯嚭站了起来。他已经向吴王敬过酒,又站起来何为?原来,在伐楚报仇的问题上,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伍子胥要报仇,我也要报仇,因而伍子胥缄默,我便闭口不言;伍子胥开口,我便也要开口说上几句。既然伍子胥方才跟吴王谈起过兴师报仇的事,他便款步来到了吴王席前,深施一礼,说道:“臣全家满门的仇恨在心,日夜不安,请主公早日起兵。”
伯嚭的话仿佛扫了吴王的雅兴,他颇不耐烦地说:“知道了,明日再议。”
伯嚭不过是做做样子的,说过了也就作罢,回到坐席上,狂饮乱嚼,狼吞虎咽。
酒阑席散,吴王回后宫安歇,文武相继告退,自有人收拾残肴杯盘。
次日早朝,吴王升殿,文武随参。伍子胥来了。跪拜请安道;“伍员见我主请安。”
“将军少礼。看座。”吴王欠欠身说。
内侍搬了一张座椅,放在上首案角。伍子胥爬起身来,再施一礼,说道:“昨晚蒙明公允诺,今日议出兵之事,但不知何日起兵?”
“此乃大事,须容斟酌。”吴王故伎重演,敷衍道。
班中伯嚭也站了出来。反正谈到这件事,有伍子胥就有他,一个先,一个后。伯嚭长跪于地,哀求道:“臣等两家之大仇,望主公开恩!”
“孤家一定代卿等报仇。”吴王打断了伯嚭的话,“不过,倘若起兵,谁人可为领兵之主将呢?”
伍子胥一听,愣了:“这……听明公任用。”这倒也是真话,倘使出兵,拜哪个为主将呢?这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胜任的,吴国朝中能统领全军的将才,确实也不容易找。难找归难找,也不等于一个也没有,我伍子胥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这话怎么好由自己大言不惭地来说呢?只好以“听明公任用”作答。
阖闾看透了伍子胥的心思,既然你也说不出谁人可以为将,我就有话应付了:“故而这件大事要细为斟酌。也罢,晚间再议。”
到了晚上。伍子胥一人进宫,探询吴王到底何时起兵。吴王还是那几句话,谈到起兵就谈到谁人为将;谈到谁人为将就再容斟酌;最后还是“明朝再议”。就这样,从早推到晚,又从晚推到早,一直推了许久,伍子胥的靴底都快磨透了。
一日,伍子胥从宫中归来。在书房内长吁短叹。想不到阖闾竟是这样的人,自己帮助他出主意,荐朋友,累及送了几条英雄的性命,好不容易帮你夺取了王位,巩固了政权,如今你却不把我的事放到心上,推来推去,不肯兴师。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白白地葬送了十多年光阴……伍子胥这样想着,似乱箭穿心,焦虑不安地在室内走来走去,犹似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他面前一亮,仿佛走出了洞穴,豁然通达,一片光明,心中的疑团烟消雾散了。虽然自己智勇兼备,足可为将,但阖闾断不能用。因为,自己口口声声要代全家报仇雪恨,从不提愿在吴国为官,阖闾怕自己将来大仇报过之后,兵权在握,不再回吴,甚至于成为吴国的对头。那他就要为今人唾骂,后人不齿了……
从此,伍子胥与吴王相见,不再提兴师伐楚的事。一日,吴王与群臣游于太湖之滨,望着茫茫荡荡的湖面,见一只苍鹰正在万里晴空翱翔盘旋,雉兔奔藏,莺雀隐匿,阖闾触景生情,不禁望空长叹,反复再三。随游的群臣不知吴王兴叹的原因,个个左顾右盼,面面相觑。伍子胥趋前奏曰:“我主虑楚之兵多将广,吴国无人为帅而叹呼?”
吴王坦诚地回答道:“知我心者,莫过伍爱卿也。”
伍子胥心中一喜,说道:“臣举荐一人,若为将帅,伐楚定保全胜。”
阖闾闻听,心花怒放。其实,在夺取君位的同时,吴王已经觊觎楚国的大好河山了。西威强楚,南吞弱越,挥师北伐,与中原诸侯争霸。伐楚,是争霸诸侯的基础,并非单为伍子胥报仇雪恨——阖闾是位有雄心、有作为的君王。既然有人能率师伐楚,阖闾自然求之不得,说道:“将军莫不是报仇心切,吴既有将帅之才,寡人何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