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1)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成为乔布斯最新章节!
离开苹果后,史蒂夫与追随他的员工们经常在他家开会。他的家在田园风光旖旎的伍德赛德,这片住宅区坐落在280洲际公路的西面,处于一个山谷地带,西面的山坡一直延伸到海边,保护硅谷不被太平洋侵蚀。史蒂夫在1984年买下了这栋豪宅,这无疑展现了史蒂夫犹如摇滚巨星般的地位。这栋房子是另一位充满争议的变革者丹尼尔·杰克林(Daniel Jackling)建造的。20世纪初,杰克林首创露天采矿法,这是开采低品位铜矿最高效的方式,但污染非常严重,这个方法依然在全球沿用至今。和史蒂夫一样,杰克林也因为自己的创意大赚了一笔,建造了这栋西班牙殖民风格的私人住宅。这幢建筑的占地面积达17000平方英尺,有14间卧室,配有专门定制的铁质灯具,还有一架管风琴,音管的数量多达71根,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里面还有一间巨大的舞厅,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和好莱坞影星莉莲·吉许(Lillian Gish)曾来这间舞厅参加派对。通往这幢建筑的车道两边景观迷人,不过有些年久失修。宝马摩托车和灰色的保时捷911跑车就停在房子前,那是史蒂夫的最爱。不过房子里却没有家的感觉,因为史蒂夫没买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床垫、一盏灯和一些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他买了一栋巨大的房子,却没有花心思把房子变成家。
追随他一起离开苹果的还有:硬件工程师里奇·佩奇(Rich Page)、骨干软件工程师巴德·特里布尔(Bud Tribble)、硬件专家乔治·克洛(George Crow)、将麦金塔电脑推销给大学的丹尼尔·列文(Dan’l Lewin),以及麦金塔项目的财务经理苏珊·巴恩斯,他们每隔几天就会与摇滚巨星般的领袖在这里会面,策划下一次变革。从一开始,外界就备感好奇,试图窥探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闻周刊》把史蒂夫离开苹果做成了封面故事,随后又拍到他们6个人在房子外面,穿着“工作服”随意地坐在草地上。(普林斯顿毕业生、销售主管丹尼尔·列文甚至戴了条领带。)“很难想象一家有4300名员工、20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会斗不过6个穿着牛仔裤的人。”史蒂夫告诉记者。他当然不是真的谦虚。
辞职的时候,史蒂夫向苹果的董事会承诺,他将要成立的新公司NeXT不会试图侵占苹果现有的市场。这完全是信口开河。NeXT的主要目标市场—高等教育市场,事实上对苹果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史蒂夫还带走了负责把电脑销往学术界的关键人物列文。史蒂夫想和苹果争夺的还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市场,在他看来,个人电脑发展史上有两个标志性时刻:Apple II和麦金塔的发布。(当然,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也算一个标志性时刻,但史蒂夫觉得这算不上里程碑,因为IBM电脑比苹果的产品要难用得多,他觉得大部分人不会选择IBM。)如今是迎来第三个标志性时刻的时候了,他当然希望自己是推动变革的那个人。他要给那些把苹果搞得一团糟的官僚主义者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和领导力。
史蒂夫相信,成为一名顶尖CEO的条件他都已经具备了。过去8年,他参与了苹果公司方方面面的工作,学会了很多,对于新产品的灵感源源不断,能鞭策团队设计、制造出他想要的产品,而且营销能力出众。在史蒂夫看来,斯卡利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驱动”的策略也乏善可陈。“大家都对苹果心存疑虑,”在最初的几次采访中,史蒂夫告诉我,“苹果公司还有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推出下一代麦金塔吗?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产品吗?”他认为自己的新公司NeXT一定会发展得比苹果更大,因为他对NeXT寄予了厚望。“世界并不需要另一家市值1亿美元的电脑公司。”他宣称。有些人猜测NeXT的目标是1亿美元,对此他不屑一顾。
他坚信,自己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白手起家的人,能为电脑产业打造出下一代变革性的产品。他的追随者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史蒂夫的阴暗面我见识过很多次,”列文回忆道,他是5个背信者中最后一个加入史蒂夫阵营的,“我当然考虑过离开苹果跟着史蒂夫单干风险很大,但我担心如果不去NeXT,我可能会一直懊恼:‘早知道应该入伙的。’”另一位1986年加入NeXT的员工说:“如果你不相信史蒂夫能推出一鸣惊人的产品,你就是白痴。每个人都相信。”
然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在NeXT,史蒂夫任凭自己的阴暗面发展到了极致。史蒂夫的确对产品有着独到的想法,也的确是公司和产业的最佳代言人,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担起CEO的重任。从很多方面来看,他甚至还没长大成人。
从苹果逃出来的那一刻,史蒂夫坚信自己摆脱了层层压迫,重获渴望已久的自由,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依然束缚重重:声名在外,对于无伤大雅的小细节有着令人发指的完美主义倾向,管理上轻浮专横,不善于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心中有着想要报复的强烈渴望,对于自身的弱点却茫然无知。从很多方面来看,他还是个不成熟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起起落落。
史蒂夫太关注自我,没有意识到苹果的成功有赖于对时机的把握以及他人的贡献,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苹果很多问题的始作俑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从以往的商业经历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史蒂夫只在公司刚成立时,迈克尔·斯科特来之前,担任了几个月有名无实的CEO,对公司领导的必备素质知之甚少。他很早就明白一位成功的CEO必须理清不同项目和想法的轻重缓急,但他花了很多年才真正学会如何高效地进行排序,如何避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是最好的。他也不知道如何让一家新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任何一个弱点。
一天下午,团队在室外开会,突然起风了。“门被风吹得砰砰响,合上又被吹开。”巴恩斯回忆道,她是NeXT的CFO,“如此反反复复,史蒂夫快要疯了。我能看出来他就要冲我们发飙了,想让我们中的一个去解决问题。但这是他家,他家的设施不归我管,我对他说,‘兄弟,这是你家,你得去解决那扇门的问题,别来找我。’”在巴恩斯看来,在苹果的那些年,史蒂夫只想着把自己的伟大设想变成现实,从来没有关注过其他员工做的成千上万件小事。现在他必须学会这一点。“你是CEO和公司创始人,”巴恩斯回忆起那天下午的情形时说道,“每一件事你都得管。”
1975年,史蒂夫和沃兹一手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到了1986年,情况已截然不同,电脑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对于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来说,想设计出真正独一无二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过去的10年里,电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摩尔定律的预测一致。1985年,诸如英特尔和NEC之类的半导体生产商已经能够将100万个晶体管放到一块存储芯片上。(当然,这个数字跟今天的高容量芯片比根本算不上什么,高容量芯片可以容纳128万亿个不同的元件。)其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硬盘驱动器的价格终于降到了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水平:花700美元就能买到容量为10MB的硬盘,当时10MB的容量足以储存所有关键软件和应用。(如今,700美元可以买到容量为10TB的硬盘,也就是当时容量的10万倍左右,10TB的容量能存储1000多部高清电影。)
在技术的驱动下,微机的性能突飞猛进,而且价格适中。史蒂夫知道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他给新机器的定位是介于个人电脑和工程工作站之间。
离开苹果后,史蒂夫与追随他的员工们经常在他家开会。他的家在田园风光旖旎的伍德赛德,这片住宅区坐落在280洲际公路的西面,处于一个山谷地带,西面的山坡一直延伸到海边,保护硅谷不被太平洋侵蚀。史蒂夫在1984年买下了这栋豪宅,这无疑展现了史蒂夫犹如摇滚巨星般的地位。这栋房子是另一位充满争议的变革者丹尼尔·杰克林(Daniel Jackling)建造的。20世纪初,杰克林首创露天采矿法,这是开采低品位铜矿最高效的方式,但污染非常严重,这个方法依然在全球沿用至今。和史蒂夫一样,杰克林也因为自己的创意大赚了一笔,建造了这栋西班牙殖民风格的私人住宅。这幢建筑的占地面积达17000平方英尺,有14间卧室,配有专门定制的铁质灯具,还有一架管风琴,音管的数量多达71根,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里面还有一间巨大的舞厅,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和好莱坞影星莉莲·吉许(Lillian Gish)曾来这间舞厅参加派对。通往这幢建筑的车道两边景观迷人,不过有些年久失修。宝马摩托车和灰色的保时捷911跑车就停在房子前,那是史蒂夫的最爱。不过房子里却没有家的感觉,因为史蒂夫没买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床垫、一盏灯和一些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他买了一栋巨大的房子,却没有花心思把房子变成家。
追随他一起离开苹果的还有:硬件工程师里奇·佩奇(Rich Page)、骨干软件工程师巴德·特里布尔(Bud Tribble)、硬件专家乔治·克洛(George Crow)、将麦金塔电脑推销给大学的丹尼尔·列文(Dan’l Lewin),以及麦金塔项目的财务经理苏珊·巴恩斯,他们每隔几天就会与摇滚巨星般的领袖在这里会面,策划下一次变革。从一开始,外界就备感好奇,试图窥探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闻周刊》把史蒂夫离开苹果做成了封面故事,随后又拍到他们6个人在房子外面,穿着“工作服”随意地坐在草地上。(普林斯顿毕业生、销售主管丹尼尔·列文甚至戴了条领带。)“很难想象一家有4300名员工、20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会斗不过6个穿着牛仔裤的人。”史蒂夫告诉记者。他当然不是真的谦虚。
辞职的时候,史蒂夫向苹果的董事会承诺,他将要成立的新公司NeXT不会试图侵占苹果现有的市场。这完全是信口开河。NeXT的主要目标市场—高等教育市场,事实上对苹果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史蒂夫还带走了负责把电脑销往学术界的关键人物列文。史蒂夫想和苹果争夺的还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市场,在他看来,个人电脑发展史上有两个标志性时刻:Apple II和麦金塔的发布。(当然,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也算一个标志性时刻,但史蒂夫觉得这算不上里程碑,因为IBM电脑比苹果的产品要难用得多,他觉得大部分人不会选择IBM。)如今是迎来第三个标志性时刻的时候了,他当然希望自己是推动变革的那个人。他要给那些把苹果搞得一团糟的官僚主义者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和领导力。
史蒂夫相信,成为一名顶尖CEO的条件他都已经具备了。过去8年,他参与了苹果公司方方面面的工作,学会了很多,对于新产品的灵感源源不断,能鞭策团队设计、制造出他想要的产品,而且营销能力出众。在史蒂夫看来,斯卡利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驱动”的策略也乏善可陈。“大家都对苹果心存疑虑,”在最初的几次采访中,史蒂夫告诉我,“苹果公司还有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推出下一代麦金塔吗?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产品吗?”他认为自己的新公司NeXT一定会发展得比苹果更大,因为他对NeXT寄予了厚望。“世界并不需要另一家市值1亿美元的电脑公司。”他宣称。有些人猜测NeXT的目标是1亿美元,对此他不屑一顾。
他坚信,自己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白手起家的人,能为电脑产业打造出下一代变革性的产品。他的追随者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史蒂夫的阴暗面我见识过很多次,”列文回忆道,他是5个背信者中最后一个加入史蒂夫阵营的,“我当然考虑过离开苹果跟着史蒂夫单干风险很大,但我担心如果不去NeXT,我可能会一直懊恼:‘早知道应该入伙的。’”另一位1986年加入NeXT的员工说:“如果你不相信史蒂夫能推出一鸣惊人的产品,你就是白痴。每个人都相信。”
然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在NeXT,史蒂夫任凭自己的阴暗面发展到了极致。史蒂夫的确对产品有着独到的想法,也的确是公司和产业的最佳代言人,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担起CEO的重任。从很多方面来看,他甚至还没长大成人。
从苹果逃出来的那一刻,史蒂夫坚信自己摆脱了层层压迫,重获渴望已久的自由,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依然束缚重重:声名在外,对于无伤大雅的小细节有着令人发指的完美主义倾向,管理上轻浮专横,不善于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心中有着想要报复的强烈渴望,对于自身的弱点却茫然无知。从很多方面来看,他还是个不成熟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起起落落。
史蒂夫太关注自我,没有意识到苹果的成功有赖于对时机的把握以及他人的贡献,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苹果很多问题的始作俑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从以往的商业经历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史蒂夫只在公司刚成立时,迈克尔·斯科特来之前,担任了几个月有名无实的CEO,对公司领导的必备素质知之甚少。他很早就明白一位成功的CEO必须理清不同项目和想法的轻重缓急,但他花了很多年才真正学会如何高效地进行排序,如何避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是最好的。他也不知道如何让一家新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任何一个弱点。
一天下午,团队在室外开会,突然起风了。“门被风吹得砰砰响,合上又被吹开。”巴恩斯回忆道,她是NeXT的CFO,“如此反反复复,史蒂夫快要疯了。我能看出来他就要冲我们发飙了,想让我们中的一个去解决问题。但这是他家,他家的设施不归我管,我对他说,‘兄弟,这是你家,你得去解决那扇门的问题,别来找我。’”在巴恩斯看来,在苹果的那些年,史蒂夫只想着把自己的伟大设想变成现实,从来没有关注过其他员工做的成千上万件小事。现在他必须学会这一点。“你是CEO和公司创始人,”巴恩斯回忆起那天下午的情形时说道,“每一件事你都得管。”
1975年,史蒂夫和沃兹一手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到了1986年,情况已截然不同,电脑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对于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来说,想设计出真正独一无二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过去的10年里,电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摩尔定律的预测一致。1985年,诸如英特尔和NEC之类的半导体生产商已经能够将100万个晶体管放到一块存储芯片上。(当然,这个数字跟今天的高容量芯片比根本算不上什么,高容量芯片可以容纳128万亿个不同的元件。)其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硬盘驱动器的价格终于降到了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水平:花700美元就能买到容量为10MB的硬盘,当时10MB的容量足以储存所有关键软件和应用。(如今,700美元可以买到容量为10TB的硬盘,也就是当时容量的10万倍左右,10TB的容量能存储1000多部高清电影。)
在技术的驱动下,微机的性能突飞猛进,而且价格适中。史蒂夫知道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他给新机器的定位是介于个人电脑和工程工作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