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第一次见到这个军队时,董进是诧异的,这支军队完全符合辽东这边的传统——杂乱无章。
或许是契丹人的强大深入人心了吧,大氏韦完全按照契丹人的模样,编联了这支军队。
辽军作战,骑兵每500—700人为一队,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队、道、面各有主帅。
各队轮番冲杀敌阵,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而自己的人马则可以稍事休整。如果敌阵坚固,不强攻,如此轮番冲杀二三天,待敌疲惫,然后派辅助作战部队“打草谷骑”迷惑敌阵,主力部队乘势歼敌。
大氏韦也是如此,五百人为一队,军队刚够一道,他做主帅,统领这种军队。
观摩了许久,看着这支强大的骑兵,董进不得不承认,在广阔的辽东,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合适的。
“如何?”一旁负责商业活动的中年人,连忙问道。
“这只军队颇为悍勇,号令一出,生死置之度外,简直就是天生的军队,我不知渤海军如何,但若是我们禁军对上,绝对是一败涂地。”
这群蛮子,坐在马上,就跟黏住一样,再怎么颠簸都无事,而且还射术贼好,马侧还挂着弓,这谁抵得住?
董进心有余悸地说道。
得知辽东将发生大战,济州岛不甘落后,连忙派遣最好的骑兵苗子,让董进带领下,观摩这次骑兵大战。
董进自岭南而出,来到济州岛后,一边培养马匹,一边训练骑兵,可以说,羽林军两个都指挥使虽然统领着骑兵,但对于骑兵的指挥,还没有他领悟深刻。
“未曾想到,这群蛮子,竟然如此厉害!”中年人叹了口气,随即幽幽地说道:
“我们汉儿本就不及这些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蛮子,如今又缺马,难怪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这是有原因的!”
“不如就直接把这群蛮子招募起来,不说辽东中原,光是南国,就无敌手了!想来这群脑袋缺根弦的家伙,一个铁锅,几斤盐就行了!”
“这……”董进脑袋里不断地转动着,想着这群上好的骑手成为自己的手下,脸上瞬间浮现惊喜之色,这他么该有多爽?
“这……样好么?”
“嘿嘿,都督府派快船来咱们济州岛,就是让我们多招募一些骑兵,如果大氏韦胜了,就从他手中把败兵买下来,如果大氏韦败了,就从江边把这群溃兵收拢!”
“总而言之,咱们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女真人确实厉害,咱们收拢过来,都督府应该不会责怪。”
中年人的话很轻,但里面的内容却不轻,董进瞬间笑了。
就在两人的谈话中,大氏韦进行着宣誓大会,一杆清君侧的旗帜抬了出来,随即鼓动大军,开始了征伐之路。
此时决定出兵,大氏韦也是有苦衷的,之前周国北伐,让整个契丹如临大敌,他坐等机会,待两国交兵之际,再行讨伐。
结果,周国突然就撤了,而契丹聚集起的数万铁骑散去的很慢,此时才真正的闲散。
所以,征伐时间,拖到了今日。
五千骑兵开道,数千步兵在后跟随,这路大军一出长白山,就吓了中京显德府一跳,不消数日的功夫,就攻下了中京。
而此时,距离上京龙泉府,也就是后渤海国的首都,已经不足三百里。
烈氏父子瞬间大惊失色,连忙调遣大军进行阻击。
不得不说,清君侧这个旗帜打出来,那些大氏时期的老臣纷纷站立出来,将烈氏父子窃国的行为,大肆贬斥。
一时间,整个上泉府微乎其微,后渤海国似乎要回归正统了。
李氏商会跟在大氏韦的后面,也吃的饱饱的。
从府库里获得的金银等,都给了李氏商会,而大批量的箭矢,弯刀,长枪头等,又让大氏韦扩大了军力,膨胀到了三万人。
虽说良莠不齐,但气势却是惊人。
不过,烈氏父子却不是吃素的,能够抗住契丹人的压力,恢复渤海国,自然是有他的底牌。
鸭绿府的数千骑兵,正紧随大氏韦后面,如果他前往龙泉府一步,前后夹击的命运就在那等着。
烈氏父子在龙泉府同样组织了上万大军,并且不断地加厚城池,似乎想让他碰个头破血流。
这时,大氏韦犹豫了。
前进,或许他能够攻下龙泉府,但必定损失惨重,渤海国好不容易复国,弄不好就再次被灭国,契丹人可是在一边虎视眈眈。
回头消灭后面的骑兵,那些可是防备辽东府契丹人的主力,若是被灭,渤海国东门大开。
虽然权力很有诱惑力,但若是让渤海国再次灭亡,他自己可就成为罪人了。
明面上他做出一副北上的姿态,暗地里却不断地派遣探子去往东南方,这样又岂能瞒的过李氏商会?
“不曾想,他竟然退缩了!”董斤摇摇头,可惜道。
“玉石俱焚吗?契丹人可不是吃素的!”
“没错,不只是不吃素,而且还吃肉,每天都吃,他们渤海国就是一块肥肉,挂在嘴边的肥肉!”
两人随即夜没有了探究的欲望,带着整个商队,回到鸭绿江的船上,回航了。
等到他们到达济州岛,就听到大氏韦夺取南海府(半岛北部,渤海国五京之一,其治所为沃州)的消息。
南海府地形易守难攻,虽然人烟稀少,但契丹隔了鸭绿府,与龙泉府相隔甚远,的确适合割据一方。
契丹人还未反应过来,两者就达成了协议。
大氏韦占据南海府后,自称渤海王,而龙泉府的烈氏父子也很识相,不再调动军队。
随着大氏韦重新树立起渤海国的旗帜,烈氏父子也不再假惺惺的用渤海国的旗号,树起了安定国的旗帜。
大氏韦来到南海国后,源源不断地渤海旧民奔逃至此,不过数月,南海府的人口就超越三十万,想来超百万不是梦,如此一来根基也就成了。
人多了,粮食就紧缺,李氏商会成为了新渤海国的御用商人,开始运粮过来接济,这样新成立的渤海国就真正稳了。
第一次见到这个军队时,董进是诧异的,这支军队完全符合辽东这边的传统——杂乱无章。
或许是契丹人的强大深入人心了吧,大氏韦完全按照契丹人的模样,编联了这支军队。
辽军作战,骑兵每500—700人为一队,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队、道、面各有主帅。
各队轮番冲杀敌阵,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而自己的人马则可以稍事休整。如果敌阵坚固,不强攻,如此轮番冲杀二三天,待敌疲惫,然后派辅助作战部队“打草谷骑”迷惑敌阵,主力部队乘势歼敌。
大氏韦也是如此,五百人为一队,军队刚够一道,他做主帅,统领这种军队。
观摩了许久,看着这支强大的骑兵,董进不得不承认,在广阔的辽东,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合适的。
“如何?”一旁负责商业活动的中年人,连忙问道。
“这只军队颇为悍勇,号令一出,生死置之度外,简直就是天生的军队,我不知渤海军如何,但若是我们禁军对上,绝对是一败涂地。”
这群蛮子,坐在马上,就跟黏住一样,再怎么颠簸都无事,而且还射术贼好,马侧还挂着弓,这谁抵得住?
董进心有余悸地说道。
得知辽东将发生大战,济州岛不甘落后,连忙派遣最好的骑兵苗子,让董进带领下,观摩这次骑兵大战。
董进自岭南而出,来到济州岛后,一边培养马匹,一边训练骑兵,可以说,羽林军两个都指挥使虽然统领着骑兵,但对于骑兵的指挥,还没有他领悟深刻。
“未曾想到,这群蛮子,竟然如此厉害!”中年人叹了口气,随即幽幽地说道:
“我们汉儿本就不及这些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蛮子,如今又缺马,难怪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这是有原因的!”
“不如就直接把这群蛮子招募起来,不说辽东中原,光是南国,就无敌手了!想来这群脑袋缺根弦的家伙,一个铁锅,几斤盐就行了!”
“这……”董进脑袋里不断地转动着,想着这群上好的骑手成为自己的手下,脸上瞬间浮现惊喜之色,这他么该有多爽?
“这……样好么?”
“嘿嘿,都督府派快船来咱们济州岛,就是让我们多招募一些骑兵,如果大氏韦胜了,就从他手中把败兵买下来,如果大氏韦败了,就从江边把这群溃兵收拢!”
“总而言之,咱们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女真人确实厉害,咱们收拢过来,都督府应该不会责怪。”
中年人的话很轻,但里面的内容却不轻,董进瞬间笑了。
就在两人的谈话中,大氏韦进行着宣誓大会,一杆清君侧的旗帜抬了出来,随即鼓动大军,开始了征伐之路。
此时决定出兵,大氏韦也是有苦衷的,之前周国北伐,让整个契丹如临大敌,他坐等机会,待两国交兵之际,再行讨伐。
结果,周国突然就撤了,而契丹聚集起的数万铁骑散去的很慢,此时才真正的闲散。
所以,征伐时间,拖到了今日。
五千骑兵开道,数千步兵在后跟随,这路大军一出长白山,就吓了中京显德府一跳,不消数日的功夫,就攻下了中京。
而此时,距离上京龙泉府,也就是后渤海国的首都,已经不足三百里。
烈氏父子瞬间大惊失色,连忙调遣大军进行阻击。
不得不说,清君侧这个旗帜打出来,那些大氏时期的老臣纷纷站立出来,将烈氏父子窃国的行为,大肆贬斥。
一时间,整个上泉府微乎其微,后渤海国似乎要回归正统了。
李氏商会跟在大氏韦的后面,也吃的饱饱的。
从府库里获得的金银等,都给了李氏商会,而大批量的箭矢,弯刀,长枪头等,又让大氏韦扩大了军力,膨胀到了三万人。
虽说良莠不齐,但气势却是惊人。
不过,烈氏父子却不是吃素的,能够抗住契丹人的压力,恢复渤海国,自然是有他的底牌。
鸭绿府的数千骑兵,正紧随大氏韦后面,如果他前往龙泉府一步,前后夹击的命运就在那等着。
烈氏父子在龙泉府同样组织了上万大军,并且不断地加厚城池,似乎想让他碰个头破血流。
这时,大氏韦犹豫了。
前进,或许他能够攻下龙泉府,但必定损失惨重,渤海国好不容易复国,弄不好就再次被灭国,契丹人可是在一边虎视眈眈。
回头消灭后面的骑兵,那些可是防备辽东府契丹人的主力,若是被灭,渤海国东门大开。
虽然权力很有诱惑力,但若是让渤海国再次灭亡,他自己可就成为罪人了。
明面上他做出一副北上的姿态,暗地里却不断地派遣探子去往东南方,这样又岂能瞒的过李氏商会?
“不曾想,他竟然退缩了!”董斤摇摇头,可惜道。
“玉石俱焚吗?契丹人可不是吃素的!”
“没错,不只是不吃素,而且还吃肉,每天都吃,他们渤海国就是一块肥肉,挂在嘴边的肥肉!”
两人随即夜没有了探究的欲望,带着整个商队,回到鸭绿江的船上,回航了。
等到他们到达济州岛,就听到大氏韦夺取南海府(半岛北部,渤海国五京之一,其治所为沃州)的消息。
南海府地形易守难攻,虽然人烟稀少,但契丹隔了鸭绿府,与龙泉府相隔甚远,的确适合割据一方。
契丹人还未反应过来,两者就达成了协议。
大氏韦占据南海府后,自称渤海王,而龙泉府的烈氏父子也很识相,不再调动军队。
随着大氏韦重新树立起渤海国的旗帜,烈氏父子也不再假惺惺的用渤海国的旗号,树起了安定国的旗帜。
大氏韦来到南海国后,源源不断地渤海旧民奔逃至此,不过数月,南海府的人口就超越三十万,想来超百万不是梦,如此一来根基也就成了。
人多了,粮食就紧缺,李氏商会成为了新渤海国的御用商人,开始运粮过来接济,这样新成立的渤海国就真正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