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替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任凭文明走过多少岁月,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弥合文明中无数个体的利益之诉求,避免其反噬自身。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一旦意识抵达这样的深度,甚至,用不着真的憧憬永生,一旦技术发展到足以取代了人,取代了千丝万缕之社会联系,也可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程度,危机,就会悄然接近,发动致命的一击。
群体,社会,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个体加入其中,所获的收益,远超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这是任何群体、社会、文明能够存在的根本前提。
但,倘若有一天,一个人只要掌控足够庞大的资源,便可以不仰赖任何人、至多只驱使极少数的人,而获得惊人的利益,那么对他而言,继续留在群体、社会、文明之中,便没有了任何的理由。
一旦这样的人出现,这样掌控庞大资源的人出现,文明的大厦里,便堆满了炸药。
而科学,IT技术的极大发展,则是引爆炸药的一根雷管,是压死文明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宿命,无可逃避,现实何其晦暗。
任凭人类中的极少数智者,怎样预测未来,任凭上下求索的有心人,找到再多证据,明天,将会是怎样的恐怖,深陷在利益泥潭中的人类,却没办法去规避,甚至都无法让自己相信这预言。
结局,也就是无可更迭的命中注定。
提前预见到这一幕,却无法可想,甚至也被迫得投身其中;
这,便是宿命。
站在远比这时代绝大多数人更高的层面,看透文明的从生到死,预言,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方然的情绪不免有些低沉。
或者,不如说是迷茫,对于下一步去向的某种迷惘。
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不论对文明,还是对自己,命运终归是一种可以自主,也应该自主的东西,多少年来始终持有这样的信念,方然才会选择了追寻永生,拒绝向终有一死的人之宿命低头。
但是现在,亲身经历过地覆天翻的剧变,目睹文明走向衰亡,甚至自己就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他却不禁心生疑惑,怀疑这一切是否是完全的命中注定。
站在唯物主义立场,所谓“宿命”,并无神祗幕后操纵,而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必然。
而客观规律,是只能认识,利用,而绝对无法颠覆的存在。
人的意志,看似自由的意志,本质上也不过如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基因、DNA片段,一切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念想,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留存,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即便实施,也绝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客观规律,隐藏在客观世界中的铁律,对意识构成了选择的压力。
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念头。
将意识比作DNA,将客观世界比作外界环境,进而,将人的意识活动、行为趋向之演变,类比于生命演化的自然选择,这一想法,乍看起来是很无稽,毕竟意识完全不同于DNA,最本质的区别便是无法遗传。
没有一条稳定的遗传链,任何特质,都谈不上所谓的“演变”。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天,又一天,方然的地下生活,逐渐从单调乏味,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彻底掌控整个盖亚、铲除一切竞争者和威胁之前,管理员不宜离开地下世界,暴露在危机四伏、辐射残留的盖亚地表。
但借助远程控制、VR技术与仿真人“替身”,方然仍可以接触地上的世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历1491年启动的研发工作,在翌年有了成果,遍布NEP大区的若干处地下掩蔽所里,逐渐配备了被称为“替身”的VR远程体感机器。
有了“替身”系统,使用者无须坐在计算机面前,使用键盘、鼠标来笨拙的控制仿真人,而是在悬浮空间内行动,通过VR等传感模块来感知生化仿真人所处的环境。
使用者的绝大部分动作,从行动、语言,甚至面目表情等细节,都能立即体现在仿真人的身上。
当然,这些功能都可以选择,如果不想让旁人见到自己的表情,设置一下就可以。
“替身”系统,使用者的切身体验,几乎可以用“身临其境”来形容,仿真人感知到的外界讯息会有选择的反馈到使用者身上,没有安全隐患。
在系统陆续安装完成后,相应的,NEP大区的很多地点都配备了“替身待机点”。
作为这系统的唯一使用者,方然可以在不同地点的仿真人替身间切换,虽然只是一种虚拟感受,在自己看来,也近乎于“瞬间移动”。
前一刻还在视察某研究机构,发出指令后,几秒内就能切换到定居点内的另一具仿真人身上,这种能力,起初是很令人新奇,但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确保安全,以及节约大量原本要耗费在旅途上的时间。
耗费巨大资源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其功能,似乎是为管理员的“视察”而服务,方然的动机却不在此。
现在的NEP大区,一切日常运作、管理,几乎完全由AI负责。
至于管理员,亲临现场,几乎没有必要,只要对控制中心下达必要的指令,系统就会自动打理好一切。
对方然而言,“替身”系统的最大价值,是解放自身,允许自己“在”地上世界活动。
即便这种活动,使用者能感知的要素,暂时还很有限,不论在阳光照耀的林间空地漫步,还是在细雨迷蒙的湖边垂钓,系统所能模拟的,只有场景,温度,不甚真实的体表触感,和未知其调配是否适当的环境气味。
这一切,在人的感知系统中拼凑起来,往往包含扭曲,但长久未曾外出的自己,甚至都未必能觉察得到。
暂时还有这么一些缺点,对“替身”系统,方然还是很喜欢。
至少在眼下,这是唯一可以摆脱禁锢,在确保安全之前提下外出活动的手段。
任凭文明走过多少岁月,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弥合文明中无数个体的利益之诉求,避免其反噬自身。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一旦意识抵达这样的深度,甚至,用不着真的憧憬永生,一旦技术发展到足以取代了人,取代了千丝万缕之社会联系,也可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程度,危机,就会悄然接近,发动致命的一击。
群体,社会,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个体加入其中,所获的收益,远超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这是任何群体、社会、文明能够存在的根本前提。
但,倘若有一天,一个人只要掌控足够庞大的资源,便可以不仰赖任何人、至多只驱使极少数的人,而获得惊人的利益,那么对他而言,继续留在群体、社会、文明之中,便没有了任何的理由。
一旦这样的人出现,这样掌控庞大资源的人出现,文明的大厦里,便堆满了炸药。
而科学,IT技术的极大发展,则是引爆炸药的一根雷管,是压死文明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宿命,无可逃避,现实何其晦暗。
任凭人类中的极少数智者,怎样预测未来,任凭上下求索的有心人,找到再多证据,明天,将会是怎样的恐怖,深陷在利益泥潭中的人类,却没办法去规避,甚至都无法让自己相信这预言。
结局,也就是无可更迭的命中注定。
提前预见到这一幕,却无法可想,甚至也被迫得投身其中;
这,便是宿命。
站在远比这时代绝大多数人更高的层面,看透文明的从生到死,预言,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方然的情绪不免有些低沉。
或者,不如说是迷茫,对于下一步去向的某种迷惘。
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不论对文明,还是对自己,命运终归是一种可以自主,也应该自主的东西,多少年来始终持有这样的信念,方然才会选择了追寻永生,拒绝向终有一死的人之宿命低头。
但是现在,亲身经历过地覆天翻的剧变,目睹文明走向衰亡,甚至自己就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他却不禁心生疑惑,怀疑这一切是否是完全的命中注定。
站在唯物主义立场,所谓“宿命”,并无神祗幕后操纵,而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必然。
而客观规律,是只能认识,利用,而绝对无法颠覆的存在。
人的意志,看似自由的意志,本质上也不过如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基因、DNA片段,一切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念想,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留存,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即便实施,也绝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客观规律,隐藏在客观世界中的铁律,对意识构成了选择的压力。
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念头。
将意识比作DNA,将客观世界比作外界环境,进而,将人的意识活动、行为趋向之演变,类比于生命演化的自然选择,这一想法,乍看起来是很无稽,毕竟意识完全不同于DNA,最本质的区别便是无法遗传。
没有一条稳定的遗传链,任何特质,都谈不上所谓的“演变”。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天,又一天,方然的地下生活,逐渐从单调乏味,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彻底掌控整个盖亚、铲除一切竞争者和威胁之前,管理员不宜离开地下世界,暴露在危机四伏、辐射残留的盖亚地表。
但借助远程控制、VR技术与仿真人“替身”,方然仍可以接触地上的世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历1491年启动的研发工作,在翌年有了成果,遍布NEP大区的若干处地下掩蔽所里,逐渐配备了被称为“替身”的VR远程体感机器。
有了“替身”系统,使用者无须坐在计算机面前,使用键盘、鼠标来笨拙的控制仿真人,而是在悬浮空间内行动,通过VR等传感模块来感知生化仿真人所处的环境。
使用者的绝大部分动作,从行动、语言,甚至面目表情等细节,都能立即体现在仿真人的身上。
当然,这些功能都可以选择,如果不想让旁人见到自己的表情,设置一下就可以。
“替身”系统,使用者的切身体验,几乎可以用“身临其境”来形容,仿真人感知到的外界讯息会有选择的反馈到使用者身上,没有安全隐患。
在系统陆续安装完成后,相应的,NEP大区的很多地点都配备了“替身待机点”。
作为这系统的唯一使用者,方然可以在不同地点的仿真人替身间切换,虽然只是一种虚拟感受,在自己看来,也近乎于“瞬间移动”。
前一刻还在视察某研究机构,发出指令后,几秒内就能切换到定居点内的另一具仿真人身上,这种能力,起初是很令人新奇,但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确保安全,以及节约大量原本要耗费在旅途上的时间。
耗费巨大资源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其功能,似乎是为管理员的“视察”而服务,方然的动机却不在此。
现在的NEP大区,一切日常运作、管理,几乎完全由AI负责。
至于管理员,亲临现场,几乎没有必要,只要对控制中心下达必要的指令,系统就会自动打理好一切。
对方然而言,“替身”系统的最大价值,是解放自身,允许自己“在”地上世界活动。
即便这种活动,使用者能感知的要素,暂时还很有限,不论在阳光照耀的林间空地漫步,还是在细雨迷蒙的湖边垂钓,系统所能模拟的,只有场景,温度,不甚真实的体表触感,和未知其调配是否适当的环境气味。
这一切,在人的感知系统中拼凑起来,往往包含扭曲,但长久未曾外出的自己,甚至都未必能觉察得到。
暂时还有这么一些缺点,对“替身”系统,方然还是很喜欢。
至少在眼下,这是唯一可以摆脱禁锢,在确保安全之前提下外出活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