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防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平凡的新身份,与追求绝对安全之间的矛盾,方然一早就思考过。
虽然和必将到来的同类相残相比,眼前的生存风险,并不算高,他在金伯利念中学时就做过粗糙的统计程序,借助联邦公共管理机构的数据,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分门别类的度量过一遍。
结论,不出意料,交通意外高居榜首,其次是枪击等暴力因素。
要避免这一些高危因素,不论对“方然”还是“安生”而言,都不困难,宅男的行为特质就包括了“少出门”,因此也避免了许多风险。
虽然按方然的统计,联邦每一年都会有六百多名壮士,开车冲进建筑物,并造成超过三百人的伤亡,但他已决定睡在地下室,看安生的住处,也并没有正对某一条街道之类的危险因素,所以待在家里总归还是安全的。
除此之外,对经济形势催生的暴力威胁,一柄Glock17倒有些单薄。
那么要大肆采购军火,甚至在前后门埋伏几只“阔剑”地雷吗,那样会太招摇,一旦暴露出“安生”的贪生怕死特质,就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同类察觉。
暴力袭击难以防范,至于生活中的其他风险,就更无法揣摩。
过去二十年来一贯的防御策略,现在,不再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方然的对策则是“穷而思变”,借助联邦的发达网络基础设施,和近年来IT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更高层面去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旦有了构思,他眼中的首要目标,是费城公共安全机构的监控网。
当今时代的社会体系,要监控、管理起来,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比过去复杂了许多倍,基于人力的传统体系,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不堪重负。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整张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控网,供职于安全机构的人力,也逐渐分化为一线的行动者、与后方的处理者,而在西历1470年代的今天,这两类岗位则不约而同的被机器所取代,监控网的能力,也随之而不断强化。
这样的趋势,只消观察最近几年来,出现在联邦大街小巷的安保机器人,逐渐取代了身着制服的保安和警察,就可以窥见端倪。
在伯克利,方然不需要走出校门,就能在校园里见到至少三、四种不同模式的安保机器人,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只负责“管控危险因素”,只要捕捉到周围的人持有枪械、冷兵器或其他可疑物品,就会将锁定目标、并将情况上报。
AI更复杂、权限想必也更大的一种,则装备有从催泪瓦斯到5.56毫米机关枪的充沛武力,机关枪里装填的则是橡皮弹、或者麻醉弹。
此外还有一类,也是目前权限最大、执法能力最强的遥控型号,按新闻上的说法,这种一人多高、看起来挺灵活的“机械战警”,每一具都由真正的警员在远程操控,不仅能维持秩序,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参与抓捕行动,甚至与暴力分子来一场枪林弹雨的厮杀。
换句话说,和完全的AI机器不同,这种机器人拥有“当场击毙”的权限。
一线治安力量的变化,民众都看得见,相比之下,监控网的升级、演进,就只能通过新闻和网络上的资料去分析和猜测。
街头巡逻的机器人,显而易见,消灭当街抢钱的毛贼是小菜一碟。
但是简单直白的暴力震慑,对有组织的复杂犯罪、或蓄谋已久的非法活动,却无能为力。
在这方面,负责联邦国内安全的FBI机构,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启了一项庞大的研究计划,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成果,研发出能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智能分析的系统,用来辅助探员的工作。
十几年过去,今天,这一系统已上线运行,其作用和价值,甚至超越了人们最初的设想。
凭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稠密的联邦社会安全监控网,海量的数据,以往根本无法奢望能够获得的数据,每一刻都如泉水般奔涌而出,而承接这海量数据的,则是FBI在联邦布局的近十个超级计算中心。
在深度挖掘算法和模糊匹配算法的加持下,计算机,近乎于像一个人类侦探那样工作,以闪电般的速度,从监控数据的汪洋大海中提取线索,并分析、汇总成事件报告,提交给忙碌的系统管理员审核。
经过管理员的初筛,有较大价值的报告,或者针对某一立案的报告,会提交到FBI总部,由资深办案专家跟进。
这一连串的过程中,最终的分析、决策者,仍然是人;
但计算机系统的介入,却极大提高了办案环节中最琐碎、耗时的“侦查”,同时还节约了大量人力。
进而,还一并隔绝了大量难以量化、难以杜绝的人为干扰和疏忽。
借助现代IT技术,联邦的安全体系,今非昔比,固然会令一些宵小之徒畏惧。
但是和打击已经发生、已经完成的罪行相比,这一体系的预警、预判和干预能力,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收集海量讯息,分辨蛛丝马迹,现如今,FBI的核心体系,已经能在某一些时候,在某一些特定的情势下,实施以往只在幻想作品里出现的行动:
提前觉察犯罪倾向,甚至,对即将发生的恶行进行预判,也就是“未卜先知”。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联邦政府一直在拨款支持FBI(当然也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半公开的进行研究。
“预判犯-罪行为”这一听起来着实玄妙的研究方向,曾经在联邦社会引发争论,民众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这一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乃至其或然投入实用后的权力边界,争执的不可开交。
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集中在一个容易摹想的场景:
倘若一个人,出于某种动机而心生歹念,那么在他即将行动、却还没动时,他是不是罪-犯;
联邦的暴力机构,又有没有权力“提前执法”,将这尚未开始、没有任何一丝事实支撑的犯-罪行为,扼杀在发生前。
平凡的新身份,与追求绝对安全之间的矛盾,方然一早就思考过。
虽然和必将到来的同类相残相比,眼前的生存风险,并不算高,他在金伯利念中学时就做过粗糙的统计程序,借助联邦公共管理机构的数据,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分门别类的度量过一遍。
结论,不出意料,交通意外高居榜首,其次是枪击等暴力因素。
要避免这一些高危因素,不论对“方然”还是“安生”而言,都不困难,宅男的行为特质就包括了“少出门”,因此也避免了许多风险。
虽然按方然的统计,联邦每一年都会有六百多名壮士,开车冲进建筑物,并造成超过三百人的伤亡,但他已决定睡在地下室,看安生的住处,也并没有正对某一条街道之类的危险因素,所以待在家里总归还是安全的。
除此之外,对经济形势催生的暴力威胁,一柄Glock17倒有些单薄。
那么要大肆采购军火,甚至在前后门埋伏几只“阔剑”地雷吗,那样会太招摇,一旦暴露出“安生”的贪生怕死特质,就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同类察觉。
暴力袭击难以防范,至于生活中的其他风险,就更无法揣摩。
过去二十年来一贯的防御策略,现在,不再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方然的对策则是“穷而思变”,借助联邦的发达网络基础设施,和近年来IT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更高层面去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旦有了构思,他眼中的首要目标,是费城公共安全机构的监控网。
当今时代的社会体系,要监控、管理起来,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比过去复杂了许多倍,基于人力的传统体系,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不堪重负。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整张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控网,供职于安全机构的人力,也逐渐分化为一线的行动者、与后方的处理者,而在西历1470年代的今天,这两类岗位则不约而同的被机器所取代,监控网的能力,也随之而不断强化。
这样的趋势,只消观察最近几年来,出现在联邦大街小巷的安保机器人,逐渐取代了身着制服的保安和警察,就可以窥见端倪。
在伯克利,方然不需要走出校门,就能在校园里见到至少三、四种不同模式的安保机器人,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只负责“管控危险因素”,只要捕捉到周围的人持有枪械、冷兵器或其他可疑物品,就会将锁定目标、并将情况上报。
AI更复杂、权限想必也更大的一种,则装备有从催泪瓦斯到5.56毫米机关枪的充沛武力,机关枪里装填的则是橡皮弹、或者麻醉弹。
此外还有一类,也是目前权限最大、执法能力最强的遥控型号,按新闻上的说法,这种一人多高、看起来挺灵活的“机械战警”,每一具都由真正的警员在远程操控,不仅能维持秩序,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参与抓捕行动,甚至与暴力分子来一场枪林弹雨的厮杀。
换句话说,和完全的AI机器不同,这种机器人拥有“当场击毙”的权限。
一线治安力量的变化,民众都看得见,相比之下,监控网的升级、演进,就只能通过新闻和网络上的资料去分析和猜测。
街头巡逻的机器人,显而易见,消灭当街抢钱的毛贼是小菜一碟。
但是简单直白的暴力震慑,对有组织的复杂犯罪、或蓄谋已久的非法活动,却无能为力。
在这方面,负责联邦国内安全的FBI机构,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启了一项庞大的研究计划,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成果,研发出能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智能分析的系统,用来辅助探员的工作。
十几年过去,今天,这一系统已上线运行,其作用和价值,甚至超越了人们最初的设想。
凭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稠密的联邦社会安全监控网,海量的数据,以往根本无法奢望能够获得的数据,每一刻都如泉水般奔涌而出,而承接这海量数据的,则是FBI在联邦布局的近十个超级计算中心。
在深度挖掘算法和模糊匹配算法的加持下,计算机,近乎于像一个人类侦探那样工作,以闪电般的速度,从监控数据的汪洋大海中提取线索,并分析、汇总成事件报告,提交给忙碌的系统管理员审核。
经过管理员的初筛,有较大价值的报告,或者针对某一立案的报告,会提交到FBI总部,由资深办案专家跟进。
这一连串的过程中,最终的分析、决策者,仍然是人;
但计算机系统的介入,却极大提高了办案环节中最琐碎、耗时的“侦查”,同时还节约了大量人力。
进而,还一并隔绝了大量难以量化、难以杜绝的人为干扰和疏忽。
借助现代IT技术,联邦的安全体系,今非昔比,固然会令一些宵小之徒畏惧。
但是和打击已经发生、已经完成的罪行相比,这一体系的预警、预判和干预能力,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收集海量讯息,分辨蛛丝马迹,现如今,FBI的核心体系,已经能在某一些时候,在某一些特定的情势下,实施以往只在幻想作品里出现的行动:
提前觉察犯罪倾向,甚至,对即将发生的恶行进行预判,也就是“未卜先知”。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联邦政府一直在拨款支持FBI(当然也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半公开的进行研究。
“预判犯-罪行为”这一听起来着实玄妙的研究方向,曾经在联邦社会引发争论,民众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这一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乃至其或然投入实用后的权力边界,争执的不可开交。
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集中在一个容易摹想的场景:
倘若一个人,出于某种动机而心生歹念,那么在他即将行动、却还没动时,他是不是罪-犯;
联邦的暴力机构,又有没有权力“提前执法”,将这尚未开始、没有任何一丝事实支撑的犯-罪行为,扼杀在发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