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潜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换取磁性票,是为了降低伪造行程的难度。
13:39从维尔纽斯车站启程,但在联邦铁路系统的数据库里,这张票的持有者,却是在12:50从旧金山火车站检票上车。
至于从旧金山到维尔纽斯的这一段时间,自己怎么没在座位上,这种传播范围局限于列车、甚至于某一两位乘务员的破绽,他就给出“去普通车厢吸烟”的不经意暗示。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人在心理上,最愿意相信、最深信不疑的,还是自己从线索、证据推理出来的结论,因为这并非旁人告知、而是自己加工所得,就显得格外可靠,甚至还会为此而“脑补”出并不存在的细节。
这一点,被方然加以利用,轻描淡写的抹掉了痕迹。
虚虚实实,绕了一个大圈子,方然最后还是选了“心理上更安全”的铁路。
煞费苦心的策略,能不能误导未来的追踪者,让怀疑、甚至料定了“方然”这身份非同一般的同类误入歧途,他现在还说不上来。
但即便瞒不过去,这,也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午后三点,列车从维尔纽斯火车站离开,沿一条先是平缓、而后渐渐抬升的铁路向东,方然则好整以暇的用过晚餐,他在座位上休息片刻,没发现车厢里的寥寥几名乘客中,有什么潜在的危险人物,就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连接列车上的网络热点。
向过去告别,从伯克利的住所启程时,完全抛弃旧身份的年轻人没带什么行李和现金,就踏上了几千公里的旅程,放在过去,这几乎无法想象,但在几乎一切都依赖网络、一切都以来服务器的今日之联邦,方然并不用携带太多行李,也可以凭借正常访问、或者黑客渗透的手段来得到补给。
但最起码,要访问网络,总要有起码的设备,背包里也几乎全都是这一类物品。
坐在柔软舒适的特等坐席上,连接网络,方然在浏览网页时也想到,列车特等座所在的车厢,一般都位于整列列车的前部,然而万一发生碰撞、脱轨等事故时,往往就是越靠前的车厢受损越严重、乘客也死伤惨重。
不仅列车,他从未搭乘过的旅客机,似乎也是这样的安排,头等舱都位于前机身、接近机头驾驶舱的位置,原因居然是“离引擎最远、所以最安静”。
为了舒适,也是头等舱的自然需求,而放弃了安全,这种处理方式对一般人而言并没什么,但换成以前的方然,就绝难接受,在他过去经历过的寥寥几次铁路旅程中,都会特意选择列车中段最安全的车厢,就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
不过,要规避列车事故,选择中段车厢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就像现在,从容安坐于特等车厢里,随联邦客运列车疾驰向东,方然却不怎么担心这趟列车出事故,因为他在动身前,早做好了一切准备,手机上的监控程序会时时返回联邦铁路监控网络的信息,确保列车前方的轨道一切正常,列车本身也没有异状。
说白了,要杜绝风险,如今的他已有能力全盘监控、而非消极的躲避和防御。
在排除了外来的风险后,列车的不安定因素,就只能来自于车上的乘客,但即便万一有什么人要炸掉这趟列车,自己所在的列车最前部车厢,也会是最安全的。
借助网络,充当上帝,无时无刻监视着列车与周边的一切动向,安全就应该有保障。
但即便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当夜幕降临、列车行进在黑漆漆的崇山峻岭之间时,方然还是难以入睡,在铺位上辗转难眠。
并非是担心危险,整趟列车的每一处他都调查过,电子门禁也在掌控中。
那又是什么呢,大概是此时此刻,躺在一步步远离伯克利的列车卧铺上,他才格外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已经向过去告别了。
“方然”,只是一个姓名,即便这姓名也来历成谜。
但即便这来自孤儿院的名字,对自己而言,一点也不亲切、更谈不上难舍,一旦意识到这名字所代表的人生,过去的经历,都仿佛与自己完全脱离了联系,方然还是心有所感,他忽然有点难言的惊慌。
活着,毫无疑问,是意识的一直持续。
但像现在这样,他,从原有的身份中逃遁,那感觉,就好像是被抹除了一段人生。
活在当下,过去,只存在于人的记忆;即便眼前这记忆还在,当抵达波士顿,以“安生”的身份开始崭新的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不会逐渐忘掉了这一切,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以“方然”的名字,在这世界上的什么地方生活过呢。
过去的经历,深刻,而又难忘,他这样想是没有错。
但时间的冲刷,却又是任何记忆都经不起考验的,一种漫长而持久的力量。
既然笃定了“永不下车”的执念,如果,一切正如所愿,当自己在时间的河流中永远飘荡时,可想而知,不仅是现在的记忆,所有遥远而尘封的回忆,都将在永无休止的时间荡涤之下,模糊,消散,化为无形。
记忆力是有限的,因为大脑不可能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永生,同时也意味着,漫长的人生经历将渐次消亡,逐渐被遗忘,继而,变作仿佛从未经历过一样的空白。
当过去的岁月,变作了空白,一个人哪怕活得再久,又如何才能意识到:
自己,已度过了多少岁月,距离永生又还有多远呢。
……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四十亿年演化史中从未出现的情形,显而易见,一个人是不可能对这种情形,事先有所准备。
不仅意识赖以栖居的身体,没有永生的能力,即便意识,也无法轻易承载诸如“无限长生命”之类从未亲见、从未听闻,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摹想过的情形。
继而,这仅为了应付几十年人生的意识,也很难通过延长身体寿限的方式,轻易的迈向永生。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换取磁性票,是为了降低伪造行程的难度。
13:39从维尔纽斯车站启程,但在联邦铁路系统的数据库里,这张票的持有者,却是在12:50从旧金山火车站检票上车。
至于从旧金山到维尔纽斯的这一段时间,自己怎么没在座位上,这种传播范围局限于列车、甚至于某一两位乘务员的破绽,他就给出“去普通车厢吸烟”的不经意暗示。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人在心理上,最愿意相信、最深信不疑的,还是自己从线索、证据推理出来的结论,因为这并非旁人告知、而是自己加工所得,就显得格外可靠,甚至还会为此而“脑补”出并不存在的细节。
这一点,被方然加以利用,轻描淡写的抹掉了痕迹。
虚虚实实,绕了一个大圈子,方然最后还是选了“心理上更安全”的铁路。
煞费苦心的策略,能不能误导未来的追踪者,让怀疑、甚至料定了“方然”这身份非同一般的同类误入歧途,他现在还说不上来。
但即便瞒不过去,这,也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午后三点,列车从维尔纽斯火车站离开,沿一条先是平缓、而后渐渐抬升的铁路向东,方然则好整以暇的用过晚餐,他在座位上休息片刻,没发现车厢里的寥寥几名乘客中,有什么潜在的危险人物,就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连接列车上的网络热点。
向过去告别,从伯克利的住所启程时,完全抛弃旧身份的年轻人没带什么行李和现金,就踏上了几千公里的旅程,放在过去,这几乎无法想象,但在几乎一切都依赖网络、一切都以来服务器的今日之联邦,方然并不用携带太多行李,也可以凭借正常访问、或者黑客渗透的手段来得到补给。
但最起码,要访问网络,总要有起码的设备,背包里也几乎全都是这一类物品。
坐在柔软舒适的特等坐席上,连接网络,方然在浏览网页时也想到,列车特等座所在的车厢,一般都位于整列列车的前部,然而万一发生碰撞、脱轨等事故时,往往就是越靠前的车厢受损越严重、乘客也死伤惨重。
不仅列车,他从未搭乘过的旅客机,似乎也是这样的安排,头等舱都位于前机身、接近机头驾驶舱的位置,原因居然是“离引擎最远、所以最安静”。
为了舒适,也是头等舱的自然需求,而放弃了安全,这种处理方式对一般人而言并没什么,但换成以前的方然,就绝难接受,在他过去经历过的寥寥几次铁路旅程中,都会特意选择列车中段最安全的车厢,就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
不过,要规避列车事故,选择中段车厢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就像现在,从容安坐于特等车厢里,随联邦客运列车疾驰向东,方然却不怎么担心这趟列车出事故,因为他在动身前,早做好了一切准备,手机上的监控程序会时时返回联邦铁路监控网络的信息,确保列车前方的轨道一切正常,列车本身也没有异状。
说白了,要杜绝风险,如今的他已有能力全盘监控、而非消极的躲避和防御。
在排除了外来的风险后,列车的不安定因素,就只能来自于车上的乘客,但即便万一有什么人要炸掉这趟列车,自己所在的列车最前部车厢,也会是最安全的。
借助网络,充当上帝,无时无刻监视着列车与周边的一切动向,安全就应该有保障。
但即便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当夜幕降临、列车行进在黑漆漆的崇山峻岭之间时,方然还是难以入睡,在铺位上辗转难眠。
并非是担心危险,整趟列车的每一处他都调查过,电子门禁也在掌控中。
那又是什么呢,大概是此时此刻,躺在一步步远离伯克利的列车卧铺上,他才格外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已经向过去告别了。
“方然”,只是一个姓名,即便这姓名也来历成谜。
但即便这来自孤儿院的名字,对自己而言,一点也不亲切、更谈不上难舍,一旦意识到这名字所代表的人生,过去的经历,都仿佛与自己完全脱离了联系,方然还是心有所感,他忽然有点难言的惊慌。
活着,毫无疑问,是意识的一直持续。
但像现在这样,他,从原有的身份中逃遁,那感觉,就好像是被抹除了一段人生。
活在当下,过去,只存在于人的记忆;即便眼前这记忆还在,当抵达波士顿,以“安生”的身份开始崭新的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不会逐渐忘掉了这一切,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以“方然”的名字,在这世界上的什么地方生活过呢。
过去的经历,深刻,而又难忘,他这样想是没有错。
但时间的冲刷,却又是任何记忆都经不起考验的,一种漫长而持久的力量。
既然笃定了“永不下车”的执念,如果,一切正如所愿,当自己在时间的河流中永远飘荡时,可想而知,不仅是现在的记忆,所有遥远而尘封的回忆,都将在永无休止的时间荡涤之下,模糊,消散,化为无形。
记忆力是有限的,因为大脑不可能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永生,同时也意味着,漫长的人生经历将渐次消亡,逐渐被遗忘,继而,变作仿佛从未经历过一样的空白。
当过去的岁月,变作了空白,一个人哪怕活得再久,又如何才能意识到:
自己,已度过了多少岁月,距离永生又还有多远呢。
……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四十亿年演化史中从未出现的情形,显而易见,一个人是不可能对这种情形,事先有所准备。
不仅意识赖以栖居的身体,没有永生的能力,即便意识,也无法轻易承载诸如“无限长生命”之类从未亲见、从未听闻,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摹想过的情形。
继而,这仅为了应付几十年人生的意识,也很难通过延长身体寿限的方式,轻易的迈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