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款儿不对(求收藏!求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天字一号顽主最新章节!
老杨说,“当初我见到那件磁州窑盖罐时只是看着挺漂亮,剔刻很美,品相一流,最难得的是器盖完好。
但是怎么看也看不到大清,所以只出了150块钱,卖家也没啰嗦就成交了。
拿回来之后我还是有些忐忑,便找了几个行家过来掌眼,可谁也没说出个道道来,后来就按清代的卖了。
直到有一天,在CCAV的鉴宝节目里又看到这只盖罐,专家鉴定是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我一下就傻了。
后来听说这只盖罐在秋拍上拍出了500多万,老后悔了~”
他虽然嘴上说后悔,但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看样子已经放下了,也是,能在这么个小地方一呆就是几十年,野心肯定不大,至于钱财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毕竟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想必老杨也是看透了这一点。
“那你这只罐是?”林剑指着柜台里的罐子问。
既然真品已经卖了,那眼下这只肯定是仿的。
“仿的,也是巧了,这事过去没多久,我就在摊儿看到了这只一模一样的罐子,我就想买回来留个纪念,也算是给我提个醒吧。”
林剑微微颔首,老杨的心态能够理解,毕竟是自己亲手放掉的宝贝。
其实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和“卖漏”的事经常发生,一个人具有再多的知识,见过再多的世面,也终会有弄不明白的东西。
老杨能有这样的收藏理念和经营心态已经让人十分钦佩了。
听老杨自己说,他原本是集邮出身,后来集邮不景气,他就开始学着玩古玩杂项,兼学纸品,由于很是用功,因此进步很快。
一次老杨壮着胆子买了一件清代瓷器,找到行家一看,开了个小门儿,不但东西保真,还捡了一个“小漏儿”。
老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运气占了大半,用他自己的话说,“嗨,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后来还有一次,老杨把一幅字画卖便宜了,朋友都替他惋惜,老杨又是一句,“嗨,总得让人家过个年呐~”
就冲这份儿心态,也难怪他能平稳的接受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要知道那可是十年前。
原本“捡漏”的概念没有一个等级的定律,只是圈儿里的人们把它传奇和神化了。
捡了一件瓷器、一件书画,亦或一件青铜器等等,和捡一本文献、一枚票证,或者一纸婚书等等,其实都一样,只要比正常价便宜百分之十就叫“捡漏儿”,如果便宜百分之百以上那就是“捡大漏”了。
老杨因为出身就是玩邮票的,所以在收藏纸品方面也算是行家,在他三十年走马古玩市场的生涯中“捡漏儿”是常有的事儿,当然不至于惊天动地,但也是习以为常了。
如今他的柜台里就摆了很多邮票、旧书之类的纸品。
当今华夏的古玩市场也大概可以分成这么三类,也算是三足鼎立吧:一半是古玩、一半是纸品,还有一半是“今玩”。
何为“今玩”?就是当下非常火热的核桃、手串、新玉、把件等等物件的买卖、炒作和收藏。
古玩和今玩遍布全国各地,唯独纸品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域划分,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除了魔都,再找纸品的聚集地就非常困难,而在长江以北,走中原,跨京津,过山海关到冰天雪地的漠河,纸品收藏市场一处比一处火。
所以圈里才有了“南方不认纸”的说法。
老杨早年间也在全国各地跑过,但也就那么一次,之后就老老实实缩在这店里,当起了隐世的扫地僧。
这是林剑给他气的外号,在他看来老杨的道行不浅,远的不说,就冲他柜台里那些东西,比如:1949年10月1日钤“华夏人民解放军京城军区关防”大印,陈再道代表使用过的开国盛典观礼票,这枚观礼票堪称新华夏第一张门票,可以说是弥足珍贵,老杨在20年前买的,只花了20块钱,放在今天,呵呵。。。
还有一张1948年9月1日华野七纵十九师颁发,布质印有伟人像和dang旗的“兖州战役三等功”第一号奖状,花费也就几十块钱;
还有诸如1941年冀中区BY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五角券的16连张券,这个花了多了点,小几百块。
但那也是大漏儿了,类似的东西在老杨手里还有不少,这么一看,其实在纸品圈里‘捡漏儿’要比在古董圈里捡漏容易得多。
别看挣得少,可投入的还少呢。
老想天上掉馅儿饼,一口吃个胖子,哪有那么多美事儿,真要有那种运气回家研究研究风水,搞不好你家祖坟正巧在一聚财的风水大局之中,这才让你有了今天的福泽庇佑,赶紧回家给祖坟上香,比天天在家做白日梦靠谱。
跟老杨这聊了有一个多小时,俩人也算是棋逢对手,天南海北的,揪着一张邮票也能聊半天,越聊越兴奋,老杨招呼他中午一起吃了饭再走。
林剑推辞不过只好应了,不过他让小二去附近买了瓶好酒,人家请吃饭他请喝酒,谁也不欠谁。
老杨电话跟附近的小餐馆订餐,一会儿有人送来,趁着这个空档,突然想起问道,“你们今天来这就是闲逛?”
林剑犹豫了一下,他觉得老杨在这儿混了三十多年,肯定能知道些不一样的消息,于是开口道,“实不相瞒,这次来是为了给朋友寻一蒜头瓶,能上拍的那种,有急用。”
老杨闻言没有多问,只是说了声稍等,就翻身去了后面仓库。
没多久再出来,手里捧着一古董收纳盒,外表看上去已经泛黄,上面还积了一层浮灰。
林剑赶忙让出位置,老杨过来把盒子放在柜台上,不知从哪掏出一块抹布,轻轻抹掉浮灰,叹道,“你要不说我都忘了,这是我当年研究瓷器没多久,在摊儿收的,看不好,就是图便宜随手买下来,结果放在那久而久之就忘了。”
说罢,老杨打开盒盖,果然是一尊蒜头瓶。
蒜头瓶的特征很明显,非常好辨认,瓶为蒜头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
林剑得到老杨的许可后,伸手拿出瓷瓶,转圈看了几眼,通体绘五彩纹饰,蒜头口上绘缨络纹,口下饰蕉叶纹,颈绘缠枝花托杂宝纹,间以银锭纹,肩绘回纹一周,腹部绘龙凤穿花纹,两对龙凤曲颈引身,张口吐须作赶珠状,十分威武。
看着看着林剑拧起眉头,这瞅着像是开门儿的宝贝啊,为什么老杨说看不好?
他可不信老杨的眼力不够,在这行里浸淫了这么久,又专门开了店,眼力肯定不是外面小摊贩可以比的。
再次盯紧细节方面看,每层纹饰均以青花作间隔,口沿上勾回纹一周,确实是开门儿的宝贝,妥妥的明朝五彩穿花龙凤纹蒜头瓶。
此器造型硕大稳健,由纹饰来看龙主阳为天,凤主阴为地,画工精细、纹饰华丽,应为明代宫中帝王御用之物。
造型、尺寸均相仿的蒜头瓶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但只绘龙纹的蒜头瓶,饰龙凤者在传世品中不为多见,可以说是极为罕见。
翻开底部,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位居其中,哟还是万历朝的宝贝。
万历朝御窑瓷器造型、纹饰风格基本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比隆庆朝大增,但不及嘉靖朝。
简单来说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总得来说万历朝五彩瓷器大件造型器物增多,如大花觚、大鱼缸、大葫芦瓶、大洗口瓶等。
笔山、笔管、水丞、印泥盒等文房用具也开始较为多见。
比起前朝,万历朝五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花纹布局更加繁密,给人以见缝插针、一笔不漏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将镂空技法与五彩绘画并用于一器,是万历朝景德镇窑工的杰出新作。
这就更显得此件瓷器的难得之处,不过林剑在看那个底款儿的时候,不禁皱起了眉头,万历朝五彩瓷器除少数不署款识的以外,大多署款,落款位置大多在器物外底,款识可分为本朝年款和仿前朝年款两大类。
本朝年款以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圈居多,个别为六字三行外围青花双圈。
而仿前朝年款见有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或“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单线圈。
有一种在青花长方形双线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本朝六字一排款者,题于蒜头瓶、花觚的口边或长方盖盒的外底。
而林剑手上这款蒜头瓶的底款,则是常见的六字双行青花双圈,这与他的认知有着些许差别。
难得老杨就是因为这个细节问题才说看不好?
迟疑了一下,直接问道,“老杨,你觉得底款儿不对头?”
老杨说,“当初我见到那件磁州窑盖罐时只是看着挺漂亮,剔刻很美,品相一流,最难得的是器盖完好。
但是怎么看也看不到大清,所以只出了150块钱,卖家也没啰嗦就成交了。
拿回来之后我还是有些忐忑,便找了几个行家过来掌眼,可谁也没说出个道道来,后来就按清代的卖了。
直到有一天,在CCAV的鉴宝节目里又看到这只盖罐,专家鉴定是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我一下就傻了。
后来听说这只盖罐在秋拍上拍出了500多万,老后悔了~”
他虽然嘴上说后悔,但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看样子已经放下了,也是,能在这么个小地方一呆就是几十年,野心肯定不大,至于钱财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毕竟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想必老杨也是看透了这一点。
“那你这只罐是?”林剑指着柜台里的罐子问。
既然真品已经卖了,那眼下这只肯定是仿的。
“仿的,也是巧了,这事过去没多久,我就在摊儿看到了这只一模一样的罐子,我就想买回来留个纪念,也算是给我提个醒吧。”
林剑微微颔首,老杨的心态能够理解,毕竟是自己亲手放掉的宝贝。
其实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和“卖漏”的事经常发生,一个人具有再多的知识,见过再多的世面,也终会有弄不明白的东西。
老杨能有这样的收藏理念和经营心态已经让人十分钦佩了。
听老杨自己说,他原本是集邮出身,后来集邮不景气,他就开始学着玩古玩杂项,兼学纸品,由于很是用功,因此进步很快。
一次老杨壮着胆子买了一件清代瓷器,找到行家一看,开了个小门儿,不但东西保真,还捡了一个“小漏儿”。
老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运气占了大半,用他自己的话说,“嗨,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后来还有一次,老杨把一幅字画卖便宜了,朋友都替他惋惜,老杨又是一句,“嗨,总得让人家过个年呐~”
就冲这份儿心态,也难怪他能平稳的接受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要知道那可是十年前。
原本“捡漏”的概念没有一个等级的定律,只是圈儿里的人们把它传奇和神化了。
捡了一件瓷器、一件书画,亦或一件青铜器等等,和捡一本文献、一枚票证,或者一纸婚书等等,其实都一样,只要比正常价便宜百分之十就叫“捡漏儿”,如果便宜百分之百以上那就是“捡大漏”了。
老杨因为出身就是玩邮票的,所以在收藏纸品方面也算是行家,在他三十年走马古玩市场的生涯中“捡漏儿”是常有的事儿,当然不至于惊天动地,但也是习以为常了。
如今他的柜台里就摆了很多邮票、旧书之类的纸品。
当今华夏的古玩市场也大概可以分成这么三类,也算是三足鼎立吧:一半是古玩、一半是纸品,还有一半是“今玩”。
何为“今玩”?就是当下非常火热的核桃、手串、新玉、把件等等物件的买卖、炒作和收藏。
古玩和今玩遍布全国各地,唯独纸品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域划分,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除了魔都,再找纸品的聚集地就非常困难,而在长江以北,走中原,跨京津,过山海关到冰天雪地的漠河,纸品收藏市场一处比一处火。
所以圈里才有了“南方不认纸”的说法。
老杨早年间也在全国各地跑过,但也就那么一次,之后就老老实实缩在这店里,当起了隐世的扫地僧。
这是林剑给他气的外号,在他看来老杨的道行不浅,远的不说,就冲他柜台里那些东西,比如:1949年10月1日钤“华夏人民解放军京城军区关防”大印,陈再道代表使用过的开国盛典观礼票,这枚观礼票堪称新华夏第一张门票,可以说是弥足珍贵,老杨在20年前买的,只花了20块钱,放在今天,呵呵。。。
还有一张1948年9月1日华野七纵十九师颁发,布质印有伟人像和dang旗的“兖州战役三等功”第一号奖状,花费也就几十块钱;
还有诸如1941年冀中区BY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五角券的16连张券,这个花了多了点,小几百块。
但那也是大漏儿了,类似的东西在老杨手里还有不少,这么一看,其实在纸品圈里‘捡漏儿’要比在古董圈里捡漏容易得多。
别看挣得少,可投入的还少呢。
老想天上掉馅儿饼,一口吃个胖子,哪有那么多美事儿,真要有那种运气回家研究研究风水,搞不好你家祖坟正巧在一聚财的风水大局之中,这才让你有了今天的福泽庇佑,赶紧回家给祖坟上香,比天天在家做白日梦靠谱。
跟老杨这聊了有一个多小时,俩人也算是棋逢对手,天南海北的,揪着一张邮票也能聊半天,越聊越兴奋,老杨招呼他中午一起吃了饭再走。
林剑推辞不过只好应了,不过他让小二去附近买了瓶好酒,人家请吃饭他请喝酒,谁也不欠谁。
老杨电话跟附近的小餐馆订餐,一会儿有人送来,趁着这个空档,突然想起问道,“你们今天来这就是闲逛?”
林剑犹豫了一下,他觉得老杨在这儿混了三十多年,肯定能知道些不一样的消息,于是开口道,“实不相瞒,这次来是为了给朋友寻一蒜头瓶,能上拍的那种,有急用。”
老杨闻言没有多问,只是说了声稍等,就翻身去了后面仓库。
没多久再出来,手里捧着一古董收纳盒,外表看上去已经泛黄,上面还积了一层浮灰。
林剑赶忙让出位置,老杨过来把盒子放在柜台上,不知从哪掏出一块抹布,轻轻抹掉浮灰,叹道,“你要不说我都忘了,这是我当年研究瓷器没多久,在摊儿收的,看不好,就是图便宜随手买下来,结果放在那久而久之就忘了。”
说罢,老杨打开盒盖,果然是一尊蒜头瓶。
蒜头瓶的特征很明显,非常好辨认,瓶为蒜头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
林剑得到老杨的许可后,伸手拿出瓷瓶,转圈看了几眼,通体绘五彩纹饰,蒜头口上绘缨络纹,口下饰蕉叶纹,颈绘缠枝花托杂宝纹,间以银锭纹,肩绘回纹一周,腹部绘龙凤穿花纹,两对龙凤曲颈引身,张口吐须作赶珠状,十分威武。
看着看着林剑拧起眉头,这瞅着像是开门儿的宝贝啊,为什么老杨说看不好?
他可不信老杨的眼力不够,在这行里浸淫了这么久,又专门开了店,眼力肯定不是外面小摊贩可以比的。
再次盯紧细节方面看,每层纹饰均以青花作间隔,口沿上勾回纹一周,确实是开门儿的宝贝,妥妥的明朝五彩穿花龙凤纹蒜头瓶。
此器造型硕大稳健,由纹饰来看龙主阳为天,凤主阴为地,画工精细、纹饰华丽,应为明代宫中帝王御用之物。
造型、尺寸均相仿的蒜头瓶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但只绘龙纹的蒜头瓶,饰龙凤者在传世品中不为多见,可以说是极为罕见。
翻开底部,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位居其中,哟还是万历朝的宝贝。
万历朝御窑瓷器造型、纹饰风格基本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比隆庆朝大增,但不及嘉靖朝。
简单来说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总得来说万历朝五彩瓷器大件造型器物增多,如大花觚、大鱼缸、大葫芦瓶、大洗口瓶等。
笔山、笔管、水丞、印泥盒等文房用具也开始较为多见。
比起前朝,万历朝五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花纹布局更加繁密,给人以见缝插针、一笔不漏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将镂空技法与五彩绘画并用于一器,是万历朝景德镇窑工的杰出新作。
这就更显得此件瓷器的难得之处,不过林剑在看那个底款儿的时候,不禁皱起了眉头,万历朝五彩瓷器除少数不署款识的以外,大多署款,落款位置大多在器物外底,款识可分为本朝年款和仿前朝年款两大类。
本朝年款以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圈居多,个别为六字三行外围青花双圈。
而仿前朝年款见有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或“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单线圈。
有一种在青花长方形双线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本朝六字一排款者,题于蒜头瓶、花觚的口边或长方盖盒的外底。
而林剑手上这款蒜头瓶的底款,则是常见的六字双行青花双圈,这与他的认知有着些许差别。
难得老杨就是因为这个细节问题才说看不好?
迟疑了一下,直接问道,“老杨,你觉得底款儿不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