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函谷关夜话(上)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1.com,最快更新盛唐风流最新章节!
麟德二年八月十三日,高宗下明诏公告天下,称将于明年正月初一封禅泰山,为民祈福,以武后为亚献,以大司空李勣为终献。此诏书一出,满朝议论纷纷,惊喜者有之,惊叹者有之,反对者更有之,朝野议论纷纷。
麟德二年八月十四日,大司空李勣上本请辞终献一责,言称旧伤复发,难耐登高,恐有误事之虞,恳请高宗收回成议,另委他人。
麟德二年八月十六日,工部尚书阎立本、礼部尚书刘祥道联合数十朝臣联名就封禅泰山一事上了本章,言及古礼不可废,轻易更改,恐有不利,恳请高宗收回让武后担当亚献之成命。于此同时,户部侍郎王德俭、大理寺少卿侯善业、左史刘祎之等武后一党诸官则上本反驳阎、刘之本章,声称武后累有大功于社稷,为亚献乃名至实归无虞,双方各不相让,并争于东宫显德殿,太子李弘弹压不得,双方遂各自陈本陛前,打起了御前官司,一时间朝野为之震动。
麟德二年八月十八日,璐王李贤亦就封禅泰山一事上本,明确支持武后为亚献,更有工部侍郎杨武等十数名朝臣为之附,此本一上,原本就乱的朝局立马就乱得让人看不清内里究竟有何玄机。
麟德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始终对各方上本不作表态的高宗突然发出旨意,明诏公告天下,叱责阎立本、刘祥道等人狂悖乱议,贬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出刘祥道为泽州刺史,其余联名之大臣各有处罚,或罚奉,或降级,不一而足,于此同时,连下数诏,固请大司空李勣为终献,李勣数度上本推托不成,只能就任。
麟德二年,九月初三,高宗再次下诏,调璐王李贤及周王李显参与封禅泰山事,并令太子李弘留守京师,这道诏书一下,原本就因反对武后一事大败亏输的李弘再遭重挫,心情郁闷之下,竟自病倒于床,九月初九,周王李显奉诏离京前往洛阳,十四日,宿于函谷关中。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地势险要,素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的名,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同时也是长安古道上最知名的一道雄关,自丝绸之路大兴以来,商旅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之盛况前古未有,那等热闹劲着实喧嚣,纵使是李显这么个见多识广之辈见了,也不禁为之惊叹连连。
何为盛唐?这就是了!能活在这等天下第一朝,着实是件令人舒心的事儿!李显心情不错,自是看啥都顺眼,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一脸的满足之感,压根儿就没去理会陪在其身侧的一众地方官吏们的奉承话,一双眼不时地在关下盛市与大道的远方来回地切换着,似若有所盼之状,其实心神早已不知飞到何处去了。
“殿下快看,来了,来了!”
就在李显走了神之际,陪侍在其身边的高邈突地高声嚷嚷了起来,瞬间便将李显从遐思里惊醒了过来,抬头望去,立马便见大道远端一阵烟尘扬起,数辆马车在一彪军马的簇拥下从一道山湾处转了出来,风驰电掣般地沿着古道向关城驶来,队伍前方一面火红的大旗随风飘扬,上头一个硕大的“李”字,旗上的徽号明白无误地显示着来者的身份——璐王李贤!
好小子,总算是来了!一看清旗上的徽号,李显心中立马滚过一阵激动,手臂一挥,呼喝了声:“走,随孤下关迎接六哥大驾!”话音一落,迈开双腿,大步跑下了城门楼,一派激动得难以自持状,他这一动,随侍在侧的众人自是不敢怠慢,乱纷纷地全都涌下了城头。
马车队看起来近,其实离关城尚远,所为看山跑死马便是这个道理,这不,李显翘首足足等了近半个时辰,疾驰而来的马车队才缓缓地停在了关前,当先一辆豪华马车的帘子一动,璐王李贤已哈腰从车上钻了出来。
“六哥,您总算是来了,可把小弟给等坏了!”
一见到李贤下了马车,李显立马大步迎上了前去,语气颇显激动地招呼了一声。
“有劳七弟了。”
大半年的时间并不算长,可李贤的变化却是极大,正处在发育期的身子猛然拔高了老大的一截,比起尚未发育的李显来说,整整高出了一个头,原本青涩的脸庞经过地方政务的磨练,也就此成熟了不少,站在那儿,恍然间已有了顾盼自雄的贤王气概,哪怕一双眼中激动之色在不停地闪着,可脸色却沉稳依旧,口中也仅仅只是简简单单地道了一声,并没有太多的言语。
“六哥,走,小弟已令人备好了酒宴,你我兄弟今日要好生畅饮一番。”李显见李贤气度大变,心中不禁有些异动,可脸上却依旧是热情无比地笑着,紧赶着邀约道。
“好,七弟的酒哥哥一定要喝,七弟请!”
对于李显的邀请,李贤自是不会拒绝,微微一笑,比了个“请”的手势,笑呵呵地与李显肩并肩走进了关城,哥俩个一路说说笑笑,一派的兄弟情深义重,瞧得随侍在侧的一众人等皆暗自感佩不已……
接风宴其实也就是吃个意思而已,李贤与李显哥俩个都不是贪杯之人,自然是意思到了便算了事,然则毕竟与宴者众,内里不单有两家王府的众多属官,还有着函谷的地方官员在,哥俩个虽都不想在这等酒宴上多耗功夫,却也只能耐着性子欢饮上一回,就这么着,一场酒宴下来,天都已经黑透了,将一众官吏们打发走了之后,同宿于驿站中的小哥俩个总算是有了单独会面的机会。
“七弟,此番之事为兄承你的情了,容为兄后报。”
驿站的一间空房中,小哥俩个隔着几子相对而坐,面色虽都有些酒后的红嫩,可眼神都清亮得很,彼此平静地相视了一阵之后,李贤率先打破了沉闷,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道。
李贤这话说得极为实诚,确实不带半点的虚言,只因此番要不是李显及时通报太子的计划,又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李贤绝对无法做出准确的反应,更别想能从中渔利了的,换句话说,他能得以参加封禅大典,并能有调回京师的机会全都是出自李显的妙手安排,否则的话,那个岐州刺史的活计他李贤还不知要当到何时为止,倘若远离中枢日久,即便就是能再回到京师,怕也没什么戏可唱了的。
“六哥此言过矣,你我兄弟乃是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能为六哥办点小事,实小弟之幸也。”李显并未因李贤的感谢而自得,淡淡地一笑,很是诚恳地回答道。
“嗯,七弟之言为兄信得过,你我兄弟齐心,其力足以断金,为兄能得七弟之助,实是天幸。”经过了如此多的波折之后,李贤已经不怀疑李显对自个儿会别有用心,虽说尚有着些许的提防之心,却已基本上肯定了李显自己人的身份。
“六哥过誉了,小弟不过蒲柳之姿罢了,仅能略供驱策,唯有奔走之力耳,实不足挂齿,如今朝局尤乱,万事尚需六哥居中调度方好。”一听李贤此言,李显便已知自己基本上已取得了李贤的信任,躲其背后发展的初步计划到此算是基本告成,心中不禁暗喜,可脸上却是一派谦逊之色地恭维道。
“唔,如今那位主儿大败亏输,倒是个不错的时机,七弟对此可有何看法?”李贤没有去理会李显的恭维,倒是对那句“朝局尤乱”更感兴趣,毫不掩饰地便问上了。
啧,这厮虽比从前沉稳了不少,可急性的毛病还是没怎么改,够呛!李贤的话虽说得平和,可李显一听便知晓其这是有着乘胜追击的想头了,心中不由地暗骂了一声,可却并没带到脸上来,而是略一沉吟道:“六哥所言固然有理,只是在小弟想来,那人此番虽受了些挫折,可根基尚在,并非轻易可以撼动得了的,而今六哥刚刚还朝,实不宜锋芒毕露,在小弟看来,六哥若是能在父皇、母后面前为其稍作缓颊或许别有效用,当然了,这仅是小弟之浅见耳,具体如何行止,还需六哥拿主意。”
“嗯,再看罢,姑且如此也好,七弟,封禅之后,估计父皇必有旨意,为兄或许将能参预朝务,七弟对此可有见教否?”一听李显不赞成自个儿的主张,李贤很明显地皱了下眉头,沉默了良久,在心中将李显的建议反复地思量了一番,末了,长出了一口大气,算是勉强同意了李显的提议,只是心中显然不是太情愿,这便将话题转到了实务上。
呵,这厮的好胜心还是那么强,有趣!李显一听便知李贤这是刚被自己说了一通之后,心有不甘,想从朝局实务上找回些面子罢了,心中暗笑不已,不过么,这个面子李显还是要给的,哪怕李显对于朝廷实务其实熟捻得很,这便假作沉吟了一番之后,摇了摇头道:“六哥见笑了,小弟实不曾历练过,对此恐难有置啄之处,一切听凭六哥决断便是了。”
“嗯,那倒也是,不过么,依七弟之才干,过些年熟捻了,一准是个中好手。”一听李显这般说法,李贤顿觉先前被稍挫的面子找回来了,这便笑着宽慰了李显一句。
“六哥过誉了,小弟也就是个厮混的货罢了,却不知六哥打算从何入手,小弟也好帮着参详一二,哪怕出些微薄之力也是好的。”朝堂实务可不是开玩笑,万一要是出了岔子,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的,一听李贤似乎早有定计一般,李显的心里可就犯起了叨咕来了。
“不瞒七弟,为兄打算从户部入手,如今关中虽富庶,却缺粮,漕运不利亦是其中之根由,若能从此行去,当大有可为之处,不知七弟以为如何?”李贤果然是早就想好了出手的方位,笑呵呵地便将话题点明了出来,他倒是说得爽利了,却令李显的头就此大了起来……
麟德二年八月十三日,高宗下明诏公告天下,称将于明年正月初一封禅泰山,为民祈福,以武后为亚献,以大司空李勣为终献。此诏书一出,满朝议论纷纷,惊喜者有之,惊叹者有之,反对者更有之,朝野议论纷纷。
麟德二年八月十四日,大司空李勣上本请辞终献一责,言称旧伤复发,难耐登高,恐有误事之虞,恳请高宗收回成议,另委他人。
麟德二年八月十六日,工部尚书阎立本、礼部尚书刘祥道联合数十朝臣联名就封禅泰山一事上了本章,言及古礼不可废,轻易更改,恐有不利,恳请高宗收回让武后担当亚献之成命。于此同时,户部侍郎王德俭、大理寺少卿侯善业、左史刘祎之等武后一党诸官则上本反驳阎、刘之本章,声称武后累有大功于社稷,为亚献乃名至实归无虞,双方各不相让,并争于东宫显德殿,太子李弘弹压不得,双方遂各自陈本陛前,打起了御前官司,一时间朝野为之震动。
麟德二年八月十八日,璐王李贤亦就封禅泰山一事上本,明确支持武后为亚献,更有工部侍郎杨武等十数名朝臣为之附,此本一上,原本就乱的朝局立马就乱得让人看不清内里究竟有何玄机。
麟德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始终对各方上本不作表态的高宗突然发出旨意,明诏公告天下,叱责阎立本、刘祥道等人狂悖乱议,贬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出刘祥道为泽州刺史,其余联名之大臣各有处罚,或罚奉,或降级,不一而足,于此同时,连下数诏,固请大司空李勣为终献,李勣数度上本推托不成,只能就任。
麟德二年,九月初三,高宗再次下诏,调璐王李贤及周王李显参与封禅泰山事,并令太子李弘留守京师,这道诏书一下,原本就因反对武后一事大败亏输的李弘再遭重挫,心情郁闷之下,竟自病倒于床,九月初九,周王李显奉诏离京前往洛阳,十四日,宿于函谷关中。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地势险要,素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的名,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同时也是长安古道上最知名的一道雄关,自丝绸之路大兴以来,商旅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之盛况前古未有,那等热闹劲着实喧嚣,纵使是李显这么个见多识广之辈见了,也不禁为之惊叹连连。
何为盛唐?这就是了!能活在这等天下第一朝,着实是件令人舒心的事儿!李显心情不错,自是看啥都顺眼,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一脸的满足之感,压根儿就没去理会陪在其身侧的一众地方官吏们的奉承话,一双眼不时地在关下盛市与大道的远方来回地切换着,似若有所盼之状,其实心神早已不知飞到何处去了。
“殿下快看,来了,来了!”
就在李显走了神之际,陪侍在其身边的高邈突地高声嚷嚷了起来,瞬间便将李显从遐思里惊醒了过来,抬头望去,立马便见大道远端一阵烟尘扬起,数辆马车在一彪军马的簇拥下从一道山湾处转了出来,风驰电掣般地沿着古道向关城驶来,队伍前方一面火红的大旗随风飘扬,上头一个硕大的“李”字,旗上的徽号明白无误地显示着来者的身份——璐王李贤!
好小子,总算是来了!一看清旗上的徽号,李显心中立马滚过一阵激动,手臂一挥,呼喝了声:“走,随孤下关迎接六哥大驾!”话音一落,迈开双腿,大步跑下了城门楼,一派激动得难以自持状,他这一动,随侍在侧的众人自是不敢怠慢,乱纷纷地全都涌下了城头。
马车队看起来近,其实离关城尚远,所为看山跑死马便是这个道理,这不,李显翘首足足等了近半个时辰,疾驰而来的马车队才缓缓地停在了关前,当先一辆豪华马车的帘子一动,璐王李贤已哈腰从车上钻了出来。
“六哥,您总算是来了,可把小弟给等坏了!”
一见到李贤下了马车,李显立马大步迎上了前去,语气颇显激动地招呼了一声。
“有劳七弟了。”
大半年的时间并不算长,可李贤的变化却是极大,正处在发育期的身子猛然拔高了老大的一截,比起尚未发育的李显来说,整整高出了一个头,原本青涩的脸庞经过地方政务的磨练,也就此成熟了不少,站在那儿,恍然间已有了顾盼自雄的贤王气概,哪怕一双眼中激动之色在不停地闪着,可脸色却沉稳依旧,口中也仅仅只是简简单单地道了一声,并没有太多的言语。
“六哥,走,小弟已令人备好了酒宴,你我兄弟今日要好生畅饮一番。”李显见李贤气度大变,心中不禁有些异动,可脸上却依旧是热情无比地笑着,紧赶着邀约道。
“好,七弟的酒哥哥一定要喝,七弟请!”
对于李显的邀请,李贤自是不会拒绝,微微一笑,比了个“请”的手势,笑呵呵地与李显肩并肩走进了关城,哥俩个一路说说笑笑,一派的兄弟情深义重,瞧得随侍在侧的一众人等皆暗自感佩不已……
接风宴其实也就是吃个意思而已,李贤与李显哥俩个都不是贪杯之人,自然是意思到了便算了事,然则毕竟与宴者众,内里不单有两家王府的众多属官,还有着函谷的地方官员在,哥俩个虽都不想在这等酒宴上多耗功夫,却也只能耐着性子欢饮上一回,就这么着,一场酒宴下来,天都已经黑透了,将一众官吏们打发走了之后,同宿于驿站中的小哥俩个总算是有了单独会面的机会。
“七弟,此番之事为兄承你的情了,容为兄后报。”
驿站的一间空房中,小哥俩个隔着几子相对而坐,面色虽都有些酒后的红嫩,可眼神都清亮得很,彼此平静地相视了一阵之后,李贤率先打破了沉闷,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道。
李贤这话说得极为实诚,确实不带半点的虚言,只因此番要不是李显及时通报太子的计划,又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李贤绝对无法做出准确的反应,更别想能从中渔利了的,换句话说,他能得以参加封禅大典,并能有调回京师的机会全都是出自李显的妙手安排,否则的话,那个岐州刺史的活计他李贤还不知要当到何时为止,倘若远离中枢日久,即便就是能再回到京师,怕也没什么戏可唱了的。
“六哥此言过矣,你我兄弟乃是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能为六哥办点小事,实小弟之幸也。”李显并未因李贤的感谢而自得,淡淡地一笑,很是诚恳地回答道。
“嗯,七弟之言为兄信得过,你我兄弟齐心,其力足以断金,为兄能得七弟之助,实是天幸。”经过了如此多的波折之后,李贤已经不怀疑李显对自个儿会别有用心,虽说尚有着些许的提防之心,却已基本上肯定了李显自己人的身份。
“六哥过誉了,小弟不过蒲柳之姿罢了,仅能略供驱策,唯有奔走之力耳,实不足挂齿,如今朝局尤乱,万事尚需六哥居中调度方好。”一听李贤此言,李显便已知自己基本上已取得了李贤的信任,躲其背后发展的初步计划到此算是基本告成,心中不禁暗喜,可脸上却是一派谦逊之色地恭维道。
“唔,如今那位主儿大败亏输,倒是个不错的时机,七弟对此可有何看法?”李贤没有去理会李显的恭维,倒是对那句“朝局尤乱”更感兴趣,毫不掩饰地便问上了。
啧,这厮虽比从前沉稳了不少,可急性的毛病还是没怎么改,够呛!李贤的话虽说得平和,可李显一听便知晓其这是有着乘胜追击的想头了,心中不由地暗骂了一声,可却并没带到脸上来,而是略一沉吟道:“六哥所言固然有理,只是在小弟想来,那人此番虽受了些挫折,可根基尚在,并非轻易可以撼动得了的,而今六哥刚刚还朝,实不宜锋芒毕露,在小弟看来,六哥若是能在父皇、母后面前为其稍作缓颊或许别有效用,当然了,这仅是小弟之浅见耳,具体如何行止,还需六哥拿主意。”
“嗯,再看罢,姑且如此也好,七弟,封禅之后,估计父皇必有旨意,为兄或许将能参预朝务,七弟对此可有见教否?”一听李显不赞成自个儿的主张,李贤很明显地皱了下眉头,沉默了良久,在心中将李显的建议反复地思量了一番,末了,长出了一口大气,算是勉强同意了李显的提议,只是心中显然不是太情愿,这便将话题转到了实务上。
呵,这厮的好胜心还是那么强,有趣!李显一听便知李贤这是刚被自己说了一通之后,心有不甘,想从朝局实务上找回些面子罢了,心中暗笑不已,不过么,这个面子李显还是要给的,哪怕李显对于朝廷实务其实熟捻得很,这便假作沉吟了一番之后,摇了摇头道:“六哥见笑了,小弟实不曾历练过,对此恐难有置啄之处,一切听凭六哥决断便是了。”
“嗯,那倒也是,不过么,依七弟之才干,过些年熟捻了,一准是个中好手。”一听李显这般说法,李贤顿觉先前被稍挫的面子找回来了,这便笑着宽慰了李显一句。
“六哥过誉了,小弟也就是个厮混的货罢了,却不知六哥打算从何入手,小弟也好帮着参详一二,哪怕出些微薄之力也是好的。”朝堂实务可不是开玩笑,万一要是出了岔子,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的,一听李贤似乎早有定计一般,李显的心里可就犯起了叨咕来了。
“不瞒七弟,为兄打算从户部入手,如今关中虽富庶,却缺粮,漕运不利亦是其中之根由,若能从此行去,当大有可为之处,不知七弟以为如何?”李贤果然是早就想好了出手的方位,笑呵呵地便将话题点明了出来,他倒是说得爽利了,却令李显的头就此大了起来……